作為現象學還原的最初步驟,懸擱從自然態度的生活中剝離出存在信仰。世界不再具有其在自然態度的生活中的那種預先被給予性和自在存在的特征。毋寧說,通過現象學懸擱,我將世界還原到作為實行懸擱的旁觀者的我的純粹意識生活中的顯現;同時,“我將自己理解成具有其本己的純粹意識生活的純粹自我”。這表明,世界現在作為賦予其存在意義的我的純粹意識生活的相關物而落入我的反思目光中,它因我的純粹意識生活的成就而“存在”。對於“純粹自我”來說,世界及其自然的生活經驗隻是為我存在、對我有效的現象。因此,作為現象學還原的成就,現象學展現出其特有的論題。“我的純粹生活及其所有的純粹體驗和所有純粹的體驗意指物,亦即現象學意義上的現象總體。”(I,60)也就是說,現象學的論題並非世界本身,而是世界在其主觀的被給予方式中的顯現。在《危機》中,胡塞爾更確切地將其表達為:世界與世界的主觀被給予方式之普遍的相關性先天。
現象學還原將世界與世界的主觀被給予方式之普遍的相關性先天揭示出來,並且作為自己特有的論題。但是,由此我們尚不能對世界與先驗主體性之間的關係做最終的確定。誠然,通過懸擱,我們已經獲得了現象學所要求的純粹現象,但是,從“世界隻是為我存在、對我有效的現象”的還原結論中,我們還不能最終理解“純粹現象”的存在性質。作為“純粹現象”,世界與它為其存在、對其有效的主體之間的關係仍是懸而未決的。對此,利科正確指出,胡塞爾的“世界為我(für mich)存在”的表達與“世界源於我(aus mir)而存在”“世界在我之中(in mir)存在”的表達之間存在本質的區別,二者之間隔著一重“形而上學的決斷”[1]。作為現象學還原的最初結果,“世界為我存在”僅僅表明了所贏得現象的純粹性。但是,盡管這種純粹性是現象學上的純粹性,卻還不是先驗意義上的純粹性(VIII,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