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是將智商和情商放在一起進行討論的,智商是用以表示智力水平的工具,也是測量智力水平常用的方法,智商的高低反映著智力水平的高低。情商是表示認識、控製和調節自身情感的能力。情商的高低反映著情感品質的差異。情商對於人的成功起著比智商更加重要的作用。
智商和情商,都是人的重要心理品質,都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基礎。它們的關係如何,是智商和情商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正確認識這兩種心理品質之間的差異和聯係,有利於更好地認識自身,有利於克服智力第一和智力唯一的錯誤傾向,有利於培養更健康、更優秀的人才。
情商與智商是兩種不同的心理品質,它們有什麽區別呢?
對此,我們不妨先來看下麵幾個案例。
1.狀元與乞丐
這個故事來源於電視劇《狀元與乞丐》,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家庭裏麵,有兄弟兩人,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有算命先生給他們算了一卦,得出的結論是,老大是乞丐命,老二是狀元命。然而,等他們長大後,他們的命運卻完全不同,乞丐命的老大遭遇了人生極其悲慘的經曆後考取了狀元。狀元命的老二享受了人生的美好生活卻最終淪為乞丐。
2.清華學子李文哲
李文哲,2001年考入清華大學。從小學到初中,雖然因為父母的工作調動轉換過幾個學校,但一直是班內前五名。他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類似下麵案例中張馳的情況,十分重視品質行為的教育。李文哲高中階段學習成績躍為全校前兩名,應屆考取清華大學。
3.張馳現象
在《深圳晚報》上,曾經刊登了署名文章《張馳現象》,介紹了北京四中學生張馳的成長經曆。
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其他孩子都能熟練地數到100,張馳連數到20都有困難。平時表現遲鈍木訥,升到高中以後最好的成績也隻排到全校60多名。但是張馳的父母與老師配合密切,為教育張馳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先培養興趣和求知欲;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老師溝通;培養好習慣;學會自己做事;必要的吃苦精神;父母的用心良苦;做人比學習更重要,等等。張馳的班主任說:“我們現在最欣慰的是,這孩子比較善良,比較厚道,他走到哪裏,我們都放心。”1997年剛在北京四中讀完高二的張馳,就得到英國愛塞克斯(ESSEX)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22歲拿到劍橋大學全額獎學金(ORS),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中國籍博士生,同時負責4名碩士和8名本科生的論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