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盛行這樣一段話:“讓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願意加班的人;讓你拚命學習的不是選拔性考試,而是其他願意學習的人;讓你孩子上早教班的不是早教機構,而是其他願意送孩子上早教班的家。”甚至就連某些培訓機構,要開始打出類似的廣告語:“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
勤能補拙,這一點無可厚非,然而當所有人都這樣想的時候,就容易變成一場無休止的惡性競爭。最為明顯的就是教育領域,孩子們越來越累,放學後不是補習班就是興趣課;家長也越來越累,從胎教到早教,再到學區房,五花八門的輔導班,恨不得讓孩子學會“十八般武藝”。在這場競爭中,起跑線被人們劃得越來越靠前,孩子和家長付出了更多,而“贏”的希望卻越來越渺茫,所有人都陷入了“內卷”之中。
無論是一個社會的變遷,還是一種事物的演進,或是一個人的成長,一旦陷入內卷化的泥沼,就會在一個層麵上無休止地原地踏步、自我重複、自我消耗而不向前發展。
我們都知道,全國的名校是有數的,能上大學的名額也是有數的,原來每個地區、每個學校,按照原有的競爭實力,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入學名額。而今,一些地區和學校為了讓自己能夠擁有更多的入學名額,通過壓榨教師的勞動、學生的時間,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對其他學校和地區的名額進行搶奪。當其他地區和學校看到這樣的情況,能善罷甘休嗎?於是,也開始采取類似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家長和學生的情況也是這樣,看到其他學生去上補習班和興趣班,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後,也紛紛參與其中。到最後,我們發現:所有的教師都比以前更苦了,所有的學生都比以前更累了,所有的家長都比以前更焦慮了,結果呢?可能上大學的名額依舊是那麽多,甚至還不如以前,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家長犧牲了時間,學生們失去了童年和玩耍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