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我們焦慮時可以做什麽

05 多點耐心,沒有立即生效的回報

字體:16+-

喜歡養花的人,通常都比較有耐性:種下一粒種子,等它慢慢發芽,長成一簇葉,開出一朵花。這個過程需要辛勤的培育,而在付出勞動之後還必須默默等待,這也是為什麽說養花可以陶冶性情的原因,在整個過程中,你急不來。

可惜,在這個人心浮躁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都失去了這份淳樸而可貴的耐心。剛有所付出就迫切地尋求回報,一時間看不到回報,就陷入焦慮中。總認為自己白白辛苦了一場,做的是無用功。即便是等待,也不是心甘情願、踏踏實實的,更多的是帶著煎熬與不安。

一個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的男孩,讀小學時常被一個問題困擾:為什麽自己努力了半天,成績總是不理想?難道自己比別人笨嗎?他也曾這樣問過母親,母親沒有正麵回答,而是帶他去了海邊。在沙灘上,望著洶湧澎湃的大海,母親指著海鳥對他說:“你看那些落在海岸上的鳥兒,當海浪擊打過來時,小灰雀總能拔地而起,隻拍三兩下翅膀就飛上天空;而海鷗卻總顯得笨拙不堪,它們從沙灘起飛總要花更多時間,然而,真正能跨洋越海的還是它們。孩子,不要著急,隻要你堅持努力,總有一天你也會跟那些海鳥一樣,得到你想要的。”

付出與回報之間存在著時間差,在這段時間差裏,你做了什麽,你的態度如何,直接決定著回報的大小。有人嫌時間太過漫長,在等待中喪失了信心和希望,漸漸鬥誌萎靡,新生憂慮,癡怨伯樂之稀少,嗔恨世界的鄙薄。其實,他們未必不優秀,他們的付出未必沒有回報,隻是等不及,所以等不到。

達·芬奇的藝術成就享譽世界,他是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最著名的藝術家,他的才華在多個方麵被後人記起:畫家、雕刻家、建築師、工程師、音樂家、哲學家和科學家。首屈一指的是他的繪畫才華,《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成為人類藝術史上的經典,他的畫風甚至長遠地影響了幾個世紀。但鮮為人知的是:1519年,在他告別這個世界時,很痛苦地對身邊人說:“我的很多理想都已成為泡影,我的一生,不過是把白天用來酣睡罷了,也正因如此,我才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