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7月2日,一個叫皮爾的男嬰降臨在意大利威尼斯近郊的一戶農家。在他出生2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整個意大利都陷入戰火烽煙中。為了活命,皮爾一家幾經周折逃往了法國,最終在格勒諾布爾暫時居住了下來。
兒時的皮爾愛跳舞,一心隻想當個出色的舞蹈演員。可是,現實根本容納不下他的夢想。他的父親,每天騎馬登上高高的雪山采下冰塊,運到城裏賣給有錢的人家,掙著有數的幾個小錢,維持基本的生活都很艱難,哪裏還有多餘的錢送皮爾去舞蹈學校呢?考慮到皮爾以後的生活,父母決定送他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至少這是一門手藝,不僅能幫家裏減輕點負擔,將來也可以用來謀生。
在裁縫店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皮爾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可賺取的報酬還不夠他的生活費和學徒費,他厭煩極了。他打心眼裏認為,這純屬就是在虛度光陰,浪費生命。空有一腔理想卻無法實現的苦悶,每天折磨著他的內心。偶爾,他甚至會冒出一些可怕的想法:這樣活著,真的不如早早地結束生命,以求解脫。
絕望中的他,突然想起了一個人——布德裏,這是他從小就崇拜的“芭蕾音樂之父”,他一心覺得,周圍的人都不理解他,但布德裏一定會明白他這種為了藝術而獻身的精神。於是,他決定給布德裏寫一封信,希望布德裏能夠收他為徒。在信的末尾,皮爾寫道:“如果您在一個星期之內沒有回複,不肯收我為徒,那麽我隻好為藝術獻身,跳河自盡。”
也許是言辭過於激烈了,抑或是布德裏是真心想幫助皮爾,總之,他回信了。不過,讓皮爾感到遺憾的是,布德裏在信中隻字未提收他為徒的事情,隻是講述了自己的一段人生經曆。
原來,年幼時的布德裏,很想做一名科學家。可是,當時家裏的條件不好,無法供他上學,他隻能跟著一個街頭藝人過起了賣唱的日子。他點醒皮爾:人生在世,現實與理想之間總會有一定的差距,人要先選擇生存,好好地活下來,才有可能去實現所謂的理想。如果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那麽這個人是沒有資格談藝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