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此時此刻,專注於眼前之事,往往能夠讓人忘卻焦慮,從而進入心流狀態。
什麽是心流狀態呢?這是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裏·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一個經典心理學概念,指的是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時,那種投入忘我的狀態。
仔細回憶一下,你有沒有體驗過米哈裏描述的狀態:“你感覺自己完完全全在為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連自身也都因此顯得很遙遠。時光飛逝,你覺得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想法都如行雲流水一般發生、發展。你覺得自己全神貫注,所有的能力被發揮到極致。”
想要讓個人的生活質量、工作效率達到最大化和最優化,少被無謂的情緒困擾,就要盡可能多地讓自己全身心沉迷於自己所做的事情,並連貫順暢地持續下去。米哈裏在2004年的TED演講《心流,幸福的秘訣》中,把人們對於“心流”的感受做了一個歸納,指出7個明顯的特征。
〇 特征1:完全沉浸,全神貫注於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中。
〇 特征2:感到喜悅,脫離日常現實,感受到喜悅的狀態。
〇 特征3:內心清晰,知道接下來該做什麽,怎樣把它做得更好。
〇 特征4:力所能及,自己的技術和能力跟所做的事情完全匹配。
〇 特征5:寧靜安詳,沒有任何私心雜念,進入到忘我的境地。
〇 特征6:時光飛逝,感受不到時間的存在,任它不知不覺地流逝。
〇 特征7:內在動力,沉浸在對所做之事的喜愛中,不追問結果。
不過,我們提到的“所做之事”不是隨意的,比如打遊戲、追劇、打牌、聊天等。這些事雖然也能讓我們沉浸其中,無須調動自控力就實現了高度集中、不受外界幹擾的狀態,完全被吸引,從而忘卻了自我,忽略了時間,還產生了愉悅感……但是,在做完這些事情後,我們可能會感到空虛和愧疚,覺得沒有意義,從而誘發更多的焦慮。好的心流體驗是有條件的:其一,所從事的活動要有挑戰性;其二,所從事的活動必須涉及複雜的技能。隻有這樣的事情,在做完之後才能讓我們感到滿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