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行動方案,不代表焦慮的念頭不會再冒出來。多數情況下,那些亂七八糟的念頭還是會繼續在你腦子裏嗡嗡作響。此時,屏蔽是不可取的,因為越抗拒越痛苦;與焦慮爭論列出一堆的理由告訴自己沒有擔心的必要,也無法讓焦慮消停。
對焦慮而言,你越是反抗、逃避,不想去麵對它感知到的威脅,就越能充分說明威脅的確存在,從而讓焦慮感變得更強烈。此時你需要做的是,給焦慮充分表達的機會,不要簡單粗暴地讓它閉嘴,即便有負麵想法冒出來,也不要去評判它。最好,你能夠簡單地對它說一聲謝謝,承認它的存在,然後繼續做你該做的事情。
焦慮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但它的存在是為了帶給我們警醒和保護。所以,我們不可以忽視它,更不能粗暴地對待它。還以林姍為例,她在處理下屬趙姐因失誤導致客戶流失的問題時,焦慮感想要提示她的可能是這些內容——
“也許趙姐真的是無心的,開除的處罰對她不公平。”
“部門裏的人都知道趙姐家的情況,把她開除了,其他人會認為我無情無義。”
“讓趙姐來的人是我,開除她的人還是我,這讓我怎麽在朋友麵前做人?”
請記住:無論是上述的哪一個聲音,它們都隻是一個“想法”,是焦慮在提示你可能要麵臨的威脅。所以,當這些想法冒出來時,你要對它說一聲“謝謝”。如此,你就成了一個旁觀者而非參與者,你和想法之間的距離就會拉開。在觀察、正視、放下想法的過程中,你對焦慮情緒的免疫力會慢慢提升。
偶爾,我們可能還是會重新陷入擔心的循環中,當那種不安的感覺湧上來時,我們甚至會覺得對它說一聲“謝謝”顯得特別愚蠢。沒關係,這很正常,既然無法不擔心,那就幹脆主動選擇一段時間讓自己去體驗這種情緒。比如,定一個鬧鈴,設置10~20分鍾的時間,盡情地擔心,不要壓抑任何想法,也不要與任何念頭去爭論,讓所思所感自然流淌。期間,你可能會想到去解決某些煩惱,別順著這個思路走,你不用去解決問題,隻要去感受它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