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從拖延到自律:用福格模型戰勝拖延症

體驗到有所進展,才能夠持續下去

字體:16+-

我們都喜歡待在寬敞明亮、一塵不染的屋子裏,同時也深刻地了解收拾家務、打掃衛生死角有多麽辛苦。有時,由於沒有及時打掃衛生,眼見著房間裏的雜物變得越來越多,沒洗的衣服胡亂地堆砌在床頭,廚房的灶台麵也已經劣跡斑斑,透明櫥窗的架子上已經落了厚厚的一層灰塵……這樣的情景令人厭惡,同時也令人焦慮和畏懼。

一時不去處理家務問題,情況就會變得越嚴重,而我們的內心也會越來越發怵。惡性循環,就這樣產生了。那麽,我們究竟在恐懼什麽?又在逃避什麽?

好像,把髒衣服扔進洗衣機,並不是什麽難事,也不會令人感到害怕;用一塊抹布擦拭灰塵,似乎也不是太困難。可,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疊加在一起讓我們感到恐懼,忍不住地想要拖延。因為一想到“家庭大掃除”這幾個字,我們的腦海裏就浮現了一個終極目標:要把整個房子都打掃得一塵不染,才算完成任務。

望著這個艱難的大目標,頭腦裏的大象想到的是一路需要攻城拔寨的任務,從客廳、臥室到廚房、衛生間,從髒衣服、布滿灰塵的櫃子到地板、馬桶,望而生畏的心讓我們無力邁出第一步,感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還記得我們前麵講過的目標分解法嗎?其實,在處理這類問題時,也可以效仿。有一位名叫馬拉·西利的家務達人,就是借助任務分解的思路提出了一個“5分鍾房間拯救行動”:

·拿出廚房計時器,定時5分鍾

·走到最髒最亂的房間,按下計時器,開始收拾

·定時器一響,坦然停工

這樣的操作,是不是很簡單?別小看這簡單的5分鍾,它其實是應對大象的一個小策略。大象不喜歡做那些無法即刻獲得回報的事情,如果要讓它行動,就得向它保證這個任務很容易完成,隻要5分鍾就行了,能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