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半的女兒在讀了“青蛙和蟾蜍”係列中的一個有關“工作表”的故事後,也開始對列清單產生興趣。那個周末的早上,她效仿“蟾蜍”給自己要做的事情列了一個“工作表”,為此還精心準備了漂亮的紙,貼上喜歡的裝飾畫,一條一條認真地寫……折騰了1個小時後,總算是把工作表完成了。然後,女兒伸伸懶腰說:“做完了,我要休息會兒。”
將這一幕盡收眼底的我,哭笑不得。細琢磨,這不隻是小孩子的行徑,很多時候我們想做一件事情時,也會製訂相應的計劃,當計劃做完後長舒一口氣,自我感覺好了很多。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那件真正要做的事,仍然被束之高閣。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是因為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沒有去做那些該做的、想做的事情時,會萌生出一種內疚感。這種內疚感會促使我們產生一個行動的張力,比如:下決心減肥、製訂減肥計劃、辦健身卡、買運動裝備等。這些步驟的存在,讓行動的張力得到了釋放。
然而,我們的大腦分不清楚什麽是決心計劃,什麽是真正的行動。很多時候,我們隻是下了決心、做了計劃,大腦卻誤以為我們已經做過了,結果就出現了“買了書不讀、辦了卡不去、列了清單不執行”的情景。
正因為上述的情景時常發生,心理學教授加布裏埃爾·厄廷根指出,積極思維在某些時候的確有助於激發我們的行動,但它並不總是有效的。在與以往經曆脫離的情況下,樂觀的幻想、夢想、希望,可能會成為行動的阻力。因為當我們在進行樂觀幻想時,大腦有時會誤以為夢想已經成真,享受愉悅的體驗,並讓我們感到放鬆。同時,它還會扭曲我們對客觀信息的搜集,讓我們找不到真正能夠被實現的夢想。
簡單來說,如果脫離現實,對未來盲目樂觀,不僅無法幫助我們實現夢想,反倒會對我們的行動產生阻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厄廷根教授以二十多年的科學研究為基礎,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思維工具——WOOP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