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從拖延到自律:用福格模型戰勝拖延症

激活動力工具3:利用社會性動機

字體:16+-

上大學之前,Vincent是一個很勤奮的男生,每天準時六點鍾起床,計劃一天的學習任務。然而,經曆了一年的大學生活後,Vincent卻和過去判若兩人。他變得懶懶散散、無精打采,經常是踩著點上課,沒課的時候就幹脆睡到中午再起來。

是什麽樣的經曆讓Vincent變成了這樣?其實,一切都很順暢,Vincent也沒有遇到重大的挫敗。唯一的原因就是,Vincent的兩個室友特別喜歡睡懶覺,哪怕早上有課,也滿不在乎,鬧鍾響了又關,關了又響。起初,Vincent還能夠做到不受幹擾,按時按點地起床、吃飯、上課。久而久之,看室友們不去上課,也能混過一個學期,考試也可以通過,Vincent也就鬆懈了。有時,即便已經不困了,他也會賴在**玩遊戲,和朋友聊天,一直等到室友們都起床才動身。

羅賓斯說過:“我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去關注那些偷懶的同事,而不是專心於自己的工作。”與怠慢懶惰的人待在一起,身處消極的環境中,往往會讓我們在不經意間受到負麵影響。所以,想要對抗拖延,就要和懶散的人保持一點距離。

既然周圍人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那麽在避免“近墨”的同時,我們也可以主動地選擇“近朱”,多跟積極上進的人相處,利用社會性動機,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行動力。

阿希的工作室去年多了一位合夥人,那位合夥人雷厲風行,執行力特別強。有時候,他跟阿希提出一些想法,阿希本以為隻是設想,腦子裏還在猶豫,而合夥人已經把這個設想當成目標,著手去聯係資源了。

最初的半年裏,阿希感覺跟不上合夥人的腳步,對很多事都不自覺地想要逃避和拖延。畢竟每一次新的嚐試都是一個挑戰,這讓她感到很不舒服。可是,跟這樣的隊友在一起,阿希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糾結,往往是被對方拉著向前衝。漸漸地,阿希適應了這種節奏,並愈發喜歡充滿行動力的自己。相比過去的患得患失、瞻前顧後,現在的她少了很多無謂的煩惱,遇事主動想辦法,而不是瞎琢磨、亂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