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一個問題的時候,如果我們隻是想用理智來解決,而不借助任何既定的信念或是消極的聯想,那麽我們經常會很不理智地推斷出一個能讓我們感到快樂,或是可以消除痛苦的結論。這個過程就是“將事情合理化”的過程,往往是通過權衡一個行動相對於另一個行動的利弊,最後在權衡的基礎上得出結論。
這樣的結論靠譜嗎?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思考會不自覺地遵從趨樂避苦的本能,讓我們相信那些令人愉悅的活動同樣也是有益的,令人不悅的活動則是無益的。但,客觀的情況並非如此,這不過是我們的思維在欺騙自己。
Simon的上一個項目方案得到了老板與客戶的一致好評。這次,老板把公司數額最大的項目交給了他,算是委以重任。Simon自然想把這個新項目做好,可他甩不掉拖拉的毛病,特別是在啟動階段,很難快速地進入狀態。
從接到新項目開始,Simon已經“悠閑”地過了一個星期,真的是什麽都沒有做。他心裏很清楚,緩衝一兩天調整狀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今,已經快十天了,他還是迷迷瞪瞪、懶懶散散,打不起精神,這完全就是拖延了。
承認自己拖延,直麵病態的悠閑,這太殘忍,也太痛苦了。所以,Simon的內心開始了苦與樂的較量,並上演了一場自圓其說的戲碼。
Simon先是安慰自己說:“做創意方案這種事急不來的,真正躍然紙上的時間很少,最耗費時間的就是前期的苦思冥想。現在,我隻是看起來很悠閑,其實我是在尋找靈感,而靈感往往是在不經意間閃現的。”接著,他又搬來各種名人故事,進一步將自己的病態悠閑合理化:“牛頓在果園裏發呆,無意間看到蘋果落地,才發現了萬有引力;伽利略在教堂裏坐著,無意間看到吊燈像鍾擺一樣地晃動,用自己脈搏跳動的次數計算出了吊燈擺動的時間,製作出了“脈搏計”;瓦特無意間看到開水頂開了壺蓋,想到了蒸汽的力量,發明了蒸汽機……”想到這些時,Simon心滿意足,他覺得自己的悠閑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