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從拖延到自律:用福格模型戰勝拖延症

減少阻力武器3:刻意改變外部的環境

字體:16+-

要改變行為,可以通過刻意控製想法來實現,但阻礙和難度是很大的,因為有時我們的意願是積極的,而享受即時快感的本能卻促使我們沒辦法停止眼下無益的活動。相比這種方式而言,更有力和有效的措施是改變外部的環境。

通過操控外部的環境,我們可能會改變一項活動的動機,無論我們是想做一件有益的事,還是想停止一件無益的事。如果想投入到某種活動中,可以讓這項活動變得簡單易開始,讓活動過程變得更有趣,或是讓活動結果變得更有益;如果不想投入到一項活動中,可以讓這項活動的啟動機製變得複雜一點,或是讓活動過程變得沒那麽有趣,或是讓這項活動的結果變得不那麽吸引人。

我們結合現實中的一些情境,詳細詮釋一下上述方法的運用:

·情境1:Helen迷上了一款手機遊戲,經常拖延入睡時間,怎麽辦?

·解決方案:增加開始玩遊戲這項活動的阻力(為啟動機製設置障礙)。

近期玩過這款遊戲後,將APP卸載;睡覺之前把手機鎖在抽屜裏,或放到客廳。當手機不再觸手可及,或打開手機後無法立刻進入遊戲時,開始玩遊戲這項活動的阻力就增加了——Helen必須離開床榻去找手機,還必須要重新下載,想到這一係列的操作,可能會因為懶得動、懶得等而選擇放棄。如果此時她再想起自己渴望早睡、保證精力充沛的積極意願,又會進一步減弱玩遊戲的衝動。

在上述的情境中,“時間”發揮了重要的抑製作用。當我們通過操控環境,讓一項活動的開始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力氣時,我們就會去考慮是不是真的要做這件事?如果做了的話,結果會怎樣?這樣一來,就增加了放棄這項活動的概率。如果一件事隨手就可以做,比如打開電腦或手機,往往就沒有時間去思考結果,而是直接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