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拖延的一個重要心理症結,就是完美主義。筆者曾經就被這一症結困擾過,推遲了很多原本想做,且應該早點開始的行動。
我正式接心理谘詢的個案,是在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三年以後。我對心理谘詢工作心存敬畏,對每一位鼓起勇氣走進谘詢室的來訪者也充滿了敬畏,畢竟人要直麵自己的內心是一件很難又很苦的事。
到現在我依然覺得,心理學像是一門“越學越覺得自己無知”的學科,當然這僅僅是我的個人體驗。正因為此,我才想做好充分的準備,用專業的技能、真誠的態度,協助每一位選擇我、信任我的來訪者,探尋他們未知的心靈世界。
當身邊同輩的谘詢師們逐一開始接個案時,我依舊站在這扇大門之外。盡管我已經具備了從業的資質,也準備了很長時間,可我還是在跟自己說:“再等等吧,再多學習學習,準備得更充分一點再開始。”其間有不少讀者找過我,想要做心理谘詢。我給出的回應是,目前沒有時間,也還沒有準備好,但可以介紹更有經驗的谘詢師給他們。給出這樣的回應後,讀者們多半都不太願意。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內心的悲傷和痛苦,不是麵對任何人都能夠說出來的。在屏幕另一端,我能夠感受到一些讀者的失落。
轉變的契機,發生在我參加中級谘詢師係統培訓課程之後。開課後不久,我遇見了兩位之前共同起步的同學,他們也在心理領域繼續深耕,從未停下精進的腳步。與我不同的是,他們已經做了幾百個小時的個案谘詢,真正踏上了從業之路。
午休時一起吃飯,在談到某些問題時,我發現他們的見解比我要深入多了。我也沒有避諱,說起了內心的猶豫和擔憂。我清晰地記得,同學跟我說了一句話:“不存在真正學‘好’的那一天,教學相長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