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主持人而言,在訪談節目中設計問題越多越充分就越好。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名牌節目《60分鍾》的主持人麥克·華萊士在采訪鄧小平之前,足足設計了一百個問題,不過采訪中真能用到的隻有十來個。在日常溝通中,我們在設計問題時也應該建立一個合乎邏輯的結構:開頭、中間、結尾。詢問就如寫文章一般,起承轉合,問題與問題之間需要有內在、有機的關聯。
一個被引為經典的,是白岩鬆采訪潘虹的經曆。采訪時潘虹已經十分疲憊,也就一邊放鬆自己,一邊漫不經心地回答白岩鬆的提問。白岩鬆見此情形,為了把潘虹的情緒調動起來,如此問道:“過去你與劉曉慶是中國影壇的雙子星,現在她靠經商繼續保持知名度,鞏俐異軍突起,一顆新星冉冉升起。你卻是默默的。你打算東山再起呢,還是默認現狀?”這個問題如此具有挑戰性,讓潘虹一下子從疲憊中振奮起來,進入了節目狀態。
1.找到詢問的切入點
不管是自己還是對方,在溝通正式開始之前,都有一個逐漸進入溝通狀態的過程。我們作為詢問者,是發起詢問的一方,必須把握好切入話題的技巧,以形成與對方的良好關係,讓對方快速從陌生感中出走,進入語言溝通的和諧情景。當然,由於不同的溝通對象有不同的經驗和感受,這種策略必須視提問對象而定。
2.找到對方感興趣的問題
我們在日常溝通過程中,需要根據自己對整個背景、當前局勢的把握,以及對對方心理的把握,找準興奮點,提出具有足夠話題性和關注度的問題,從而推動溝通的深入,使自己與對方建立和諧的關係。
3.詢問方式要多種多樣
語言中有多種詢問方式,如正問、反問、設問、側問等,這些都可以在實際溝通中采用,而且應當綜合運用。這些詢問方式的綜合運用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並發展良好的談話氛圍,使談話變得有趣、有立體感。正問就是直截了當地對對方進行詢問,這是一種直接、坦誠,不乏思想交鋒的詢問方式。如楊瀾曾采訪姚明說:“難道那時候你沒覺得喬丹是你心中的偶像?”設問,假定一個情境,把問題推向一個極端,使對象無從回避而隻能實話實說。又比如,柴靜在節目訪談中,曾問整形專家:“你是說,就算以你們現在的資質跟技術,你們也沒有辦法保證?”這時對方隻能實話實說。側問就是講究策略,在不便於直接發問的情況下,迂回作戰,以得到對方的回應。這是在對方沒有進入溝通情境,或是有意回避事實真相時可以采用的詢問方式。綜合采用各種詢問方式,能使溝通更深入,方便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