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的事情很快就被教育局提上了日程。
吳淮主動請纓參與溝通與申請資金的過程,局裏也出了專人和吳淮一起不厭其煩地到縣政府溝通,有艾山這樣具有天賦的孩子在,縣政府也表示願意了解一下學校的難處。
“可以考慮教育資源的傾斜。”政府辦公室主任也提出了許多方案進行協商,“住宿條件差的話不要緊,可以要電視台拍攝一段短片來得到社會的關注,原本就住在村子裏的家長如果願意把孩子送回到學校讀書,我們也可以承諾提供良好的住宿環境,這樣就能解決生源流失的問題。”
教育局的人也讚成這個提議,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修路問題,吳淮也把路況的照片彩印帶來,學校的大門也上了年頭,需要資金更換。
對方看過之後沉默了片刻,“是啊,無論是哪裏,最漂亮的建築都應該是學校,紅旗飄,綠樹高,這是孩子們成長的環境,我們理應改善辦學水平。”
“路況好,建高橋。”吳淮表達了自己的訴求,“我隻是希望不要再讓艾山那樣的孩子每天為了上學而在路上奔跑2個小時,如果路況變好,山路間有一座橋能橫跨沙丘,這些孩子就不需要繞遠了。”
但修橋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雖說修橋者,渡千萬人,可先要立項,然後是等待資金到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都需要時間,縣政府對於此事也需要和市裏相關部門進行申請。
“而且,教育局也要征求當麵村民的同意才行。”對方表示:“如果有一個村民反對,那麽建橋或者鋪路都不會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這件事也關乎到很多老百姓的生活變化,有人需要橋,自然也有人不需要,還是先從征求民意開始吧。”
吳淮和教育局的工作人員都點頭認同,等出了政府大門,吳淮說:“我可以負責這件事,村子裏我和校長比較熟,征求意見書我也可以做出來,我會力爭讓所有村民都同意修橋鋪路,然後再上報咱們局裏,您看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