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葛亮的施壓下,向朗勸馬謖負荊請罪,看能否得到赦免。但馬謖卻寄希望於兄長,希望馬良能夠上疏為他請求。
可惜馬良深知諸葛亮憤怒,也明白馬謖犯下多大的過失。
如果馬謖僅是兵敗,並未臨陣脫逃,能請黃權稍微美言幾句,加上荊北諸卿的勸說,或許能免死罪。
但如今馬謖愚蠢的選擇了臨陣脫逃,不僅惹怒主帥黃權,反而還襯托出馬謖的無能。
馬良深思之下,寄書信與馬謖,勸馬謖先行投案,之後他會發動人脈盡量為他求情。
得到兄長的書信,馬謖背負荊條,主動向尚書台投案。然出乎馬謖意料,諸葛亮拒絕見馬謖,僅讓潘浚負責馬謖一案。
潘浚雖為荊州江夏人,但卻與南陽士人瓜葛不深。在潘浚的審問下,馬謖如實將他前後經過坦白。
期間,為了減輕馬謖的罪責,馬良、向朗嚐試寫信與潘浚,希望潘浚能手下留情,免馬謖死罪,改判流放之類,然潘浚並未給予回應。
甚至考慮到霍氏與潘浚有久,馬良寫信與步練師,望步練師能否出麵與潘浚溝通下,或是讓黃權高抬貴手。
畢竟在諸葛亮欲懲治馬謖下,能讓馬謖免死之人,唯有負責審判的潘浚,以及作為主帥的黃權。
步練師猶豫不決,詢問霍弋。霍弋拿捏不準,轉而請問蔣濟。
蔣濟雖未深度不參與馬謖案,但也明白諸葛亮懲治馬謖的用意,提醒霍弋別參與這件事,並讓步練師想辦法拒絕馬良。
得有蔣濟的指點,步練師以婦人不得幹政為由,委婉拒絕了馬良。然雖說拒絕,但步練師卻讓馬良,向劉禪或諸葛亮求情。
馬良上疏於劉禪,而劉禪為了維護諸葛亮的權威,對其奏疏視而不見。
與此同時,潘浚與有司商討多日,以馬謖臨陣脫逃、違背軍令為由,判處馬謖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