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地報紙上刊登的,幾乎全部都是本地的新聞和消息。
幾個有錢的大報,也許會在幾個重要的大城市,派駐專業記者,或在當地聘用兼職,遇到極其重要的新聞,他們才會將之通過電報傳回編輯部。
為了省錢,新聞電報上的文字,也隻不過是寥寥數語。
至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外派記者的開支和收益不成正比,國際電報的價格更是負擔不起,就隻能向各家駐華的外國通訊社處購買了。
不過新聞傳播還有另外一種途徑,就像前麵提到的《密勒氏評論報》那樣,雖然它的發行部在上海,可仍有許多身在海外卻想了解上海了解中國文化的老外,向發行部匯款訂閱。
發行部也會在每期報紙出版之後,通過郵遞途徑,向外埠的讀者們寄遞。
這種做法雖然損失了一部分新聞的及時性,但勝在價格還算低廉。
身在北平的人,想要看到上海的新聞,就可以向《申報》在北平的發行部門訂閱。
每期《申報》發行之後,都會有一部分在北站裝車,隨著當天的火車北上,先是走滬寧鐵路到南京,然後坐輪船渡過長江,再沿著津浦鐵路抵天侓,最後換京奉鐵路到達北平正陽門火車站,被等在這裏的北平發行部門取走,最後派發到各個訂戶的手中。
路上雖然耗費了兩天的時間,但這個消息的傳遞速度,足足比一百年前皇帝老子累死無數匹馬的八百裏加急還要快上一天。
同樣,身在上海的人,也能比較“方便”地看到北平的《晨報》和天侓的《益世報》。
蔡元培就是依靠此種途徑,在《申報》上讀到了愛因斯坦不會來北大講學的消息。
但從火車北站裝車發往北方的,絕不止《申報》一家報紙。
同樣還是一月四日,當蔡元培還在校報上大倒苦水的時候,同在北平的美國駐華公使雅各布·舒爾曼博士也拿到了兩天前出版的《上海泰晤士報》,自然也就讀到了那條報道愛因斯坦在工部局開討論會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