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慕武手中拿著的,是一枚如今很常見的中式豎版信封,紅框內用毛筆寫著“陳漢臣先生”五個大字。
這個寫信人的毛筆字水平,怎麽說呢?和“顏筋、柳骨、歐勁、趙肉”完全不沾邊兒,如果努力牽強附會的話,勉強能看到一點兒東坡居士的影子。
隻能說一筆一劃地寫得很工整,能讓人認清楚寫的都是什麽字。
他的名字左邊是兩路鐵路管理局的地址,右邊則是寄信人的地址:北平鬆公府漢花園北京大學第一院。
北大?
北大給我來信做什麽?
陳慕武很震驚。
難道這是北大也有人看到了《申報》上的那篇報道,然後做出了和大哥一樣的反應,也要邀請我去他們那裏當老師?
他迫不及待地抽出筆筒中繪圖時用的圓規,用針腳在信封首端挑開一道口子,抽出裏麵的信紙默讀了起來。
信的內容果然和陳慕武猜測得差不多,隻不過裏麵並不是許諾給他一個北大的教職,而是邀請他北上講學相對論兩個星期,報酬是大洋五百圓。
這個價碼開得十分豐厚,手握鐵路和郵電兩大支柱行業,富得流油的交通部,給陳慕武這個工程師開出的工資,也不過才每個月二百二十塊而已。
講學兩個星期給五百,一個月就是一千塊大洋,折算下來比他的四倍工資還多。
北大什麽時候這麽大方了?
報紙上不是隔三差五地說,北大發不出工資來,老師教授們三天兩頭地不上課,從紅樓跑到教育部門口伸手要錢嗎?
直係和奉係在去年的春夏之際打了一場大戰,讓整個華北地區都亂成了一鍋粥。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軍費支出像流水一樣,嘩啦啦地停不下來,這讓本就不富裕的北洋政府財政,更是雪上加霜。
教育部本來就是清水衙門,財政部又暫緩了撥款,一下子就切斷了教育部的收入來源,隻能開源節流,從職員的工資方麵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