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北印度後,玄奘首先來到了信仰大乘佛教的濫波國。玄奘一行在此停留了三天,所見的濫波人體形偏小,他們喜歡以歌詠的方式來傾訴對生活的熱愛。
往南二十多裏就是那揭羅曷國,那揭羅曷國四周環山,民風淳樸,多崇敬佛法,都城叫燈光城。城東南有一座佛塔,高約三百餘丈,據說是無憂王所建,為了紀念釋迦牟尼在此受記。釋迦在第二“僧祇劫”的時候,在這裏遇到了燃燈佛。燃燈佛是佛名,因為他生時身邊一切如燈,就被命名為燃燈太子,成佛後就叫做燃燈佛。
“劫”是梵語“劫簸”的簡稱,通常是指普通的年月日單位所無法計算的極長時間。“僧祇”在梵語中是無數的意思,“僧祇劫”就是無數長時的一劫。在佛教的理論中,自有世界以來,世界就經曆成、住、壞、空各劫,毀而再生,周而複始。
其實佛教認為釋迦早已經成佛,他之所以會在兩千幾百年前再由凡人苦修成佛,是為了鼓舞世人,為凡人樹立修成佛道的模範。在佛教中,釋迦來到世間成為凡人不過是幻象而已,他是早就成佛的。佛就是覺的意思,當人們如昏睡後的恍然大悟而不再為煩惱所苦,就稱之為覺。佛就是覺行圓滿的人,既能自覺,又能覺他。
釋迦在第二僧祇劫的時候逢燃燈佛,並把鹿皮鋪在地上,用身體和頭發蓋住泥土,然後請燃燈佛坐在上麵講話。後來經過幾次壞劫,遺跡仍存在,所以就在上麵建塔。
玄奘特意去塔中拜佛,在附近碰到一位老僧,玄奘問他:“據說釋迦在這裏時是第二僧祇劫,現在是第三僧祇劫,這中間已經過無數的劫,每一劫世界都要遭到一次毀壞,然後又要重新建立。世界遭毀滅時,連須彌山都化為灰燼,怎麽這個遺跡卻能得以幸存?”
老僧回答說:“世界毀滅的時候,這個遺跡其實也跟著被毀滅。隻是世界恢複再造時,這個遺跡就會重新出現。須彌山雖幾經毀滅,現在也還立在那裏,這個聖跡當然也不會被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