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名人傳記叢書:玄奘

佛的國度

字體:16+-

佛教衰微的印度

印度是一個具有悠久曆史的文化古國。印度半島原先的居民是皮膚黝黑、鼻梁塌陷的土著達羅毗荼人,後來與拉丁、希臘、日耳曼、斯拉夫等同為印歐語係的雅利安人在數千年前或更早以前來到這裏,與當地人發生衝突,當地的居民就漸漸被雅利安人從北部逼退到南部,後來玄奘在遊南印度時曾經看到很多達羅毗荼人,當時他們已經與白種的雅利安人混居在一起。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印度社會產生的等級製度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複雜且更穩固,婆羅門(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手工業者或商人)及首陀羅(奴隸、農民、雇工等)構成了當時印度社會的主要的四個階級。這種等級製度與民間流傳的靈魂輪回的觀念緊密聯係,人們普遍認為今世的現狀是前世的結果,隻有安守本分、多行善事才是改變來世命運的唯一方法,因此這種等級製度下的統治是牢不可破的。

雅利安人來到印度半島的初期,就由原來的酋長製度的組織結構發展成了多個小王國。第一個統一的龐大帝國是由孔雀王於公元前325年建立的,他戰敗了公元前327年亞曆山大入侵印度西北部後留下治理當地的馬其頓駐軍,最後統一了印度,成為了帝王。

孔雀王朝最有名的君主就是孔雀王的孫子阿育王。阿育王原本是一個殺人如麻的暴君,後來一朝醒悟而成為佛教的庇護者和傳教者。他興建了大量的佛寺,派人到世界各地去傳教,將佛的教義宣傳到了錫蘭、緬甸、波斯、埃及和希臘等地。玄奘在印度各地巡禮,發現有不少佛寺和佛像就是在阿育王的那個時代建造的。

不過印度在阿育王死後就又回到了複雜的分裂局麵,經過五六百年後,才又出現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即笈多王朝,這一時期可說是印度發展的黃金時代,不過佛教卻在這時開始走下坡路,因為印度早期的婆羅門教再次興起。所以玄奘到印度時,印度佛教已經是一片衰敗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