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燕山夜話

向徐光啟學習

字體:16+-

我們在農村工作的同誌們,當著總結農業生產經驗的時候,不但應該向全國各地農業勞動模範和老農們虛心請教,應該注意吸收現代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而且應該向我國曆代著名的農學家們學習,接受他們已經總結的農業生產的豐富經驗和他們總結經驗的方法。

明代傑出的科學家徐光啟,在農業科學方麵,和在其他科學方麵一樣,對我們的祖國有巨大的貢獻。他生於明代嘉靖四十一年,即公元一五六二年;死於明代崇禎六年,即公元一六三三年。今年(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四日正好是他的四百周年誕辰。他曾經編寫了許多科學書籍,包括天文、曆法、數學、測量、農業、水利、機械、兵器等內容。其中特別著名的是《農政全書》六十卷,約一百萬言。這一部書總結了我國在十七世紀以前農業生產的豐富經驗。這是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一部《農政全書》雖然是未完成的科學著作,但是,它匯集了我國古代農學書籍和有關文獻二百五十多種,成為資料最完備的一部農學著作,它的科學價值應該受到足夠的估計。

大家知道,我國原是古老的農業國,曆代農學著作,種類和數量都很多。遠在西周時代,《詩經》《豳風》中已經記載了一年四季農事的安排。《周禮》中的《天官》、《地官》、《冬官》等篇也記載了農官的各項職責。《禮記》的《王製》、《月令》等篇同樣說明了對農業的基本要求。至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著作,也有不少涉及農業的內容。不過在那個時候,農業生產的經驗還缺乏比較詳細的記述,隻留下許多零星瑣碎的片斷文字罷了。

到了漢代,汜勝之當黃門侍郎的官職,在關中督導種麥,比較係統地研究和總結了農業生產的經驗,著農書二卷。這就是著名的《汜勝之書》,為我國最早流傳的農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