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親愛的孩子:每次接讀來信,總是說不出地興奮,激動,喜悅,感慨,惆悵!最近報告美澳演出的兩封信,我看了在屋內屋外盡兜圈子,多少的感觸使我定不下心來。人吃人的殘酷和醜惡的把戲多可怕!你辛苦了四五個月落得兩手空空,我們想到就心痛。固然你不以求利為目的,做父母的也從不希望你發什麽洋財—而且還一向鄙視這種思想;可是那些中間人憑什麽來霸占藝術家的勞動所得呢!眼看孩子被人剝削到這個地步,像你小時候被強暴欺淩一樣,使我們對你又疼又憐惜,對那些吸血鬼又氣又惱,恨得牙癢癢的!相信早晚你能從魔掌之下掙脫出來,不再做魚肉。巴爾紮克說得好:社會踩不死你,就跪在你麵前。在西方世界,不經過天翻地覆的革命,這種醜劇還得演下去呢。當然四個月的巡回演出在藝術上你得益不少,你對許多作品又有了新的體會,深入下一步。可見唯有藝術和學問從來不辜負人:花多少勞力,用多少苦功,拿出多少忠誠和熱情,就得到多少收獲與進步。寫到這兒,想起你對新出的莫紮特唱片的自我批評,真是高興。一個人停滯不前才會永遠對自己的成績滿意。變就是進步—當然也有好的變質,成為壞的—眼光一天天不同,才窺見學問藝術的新天地,能不斷地創造。媽媽看了那一段歎道:“聰真像你,老是不滿意自己,老是在批評自己!”
美國的評論絕大多數平庸淺薄,讚美也是皮毛。英國畢竟還有音樂學者兼寫報刊評論,如倫敦Times [《泰晤士報》]和曼徹斯特的《導報》,兩位批評家水平都很高;紐約兩家大報的批評家就不像樣了,那位《紐約時報》的更可笑。很高興看到你的中文並不退步,除了個別的詞語(我們說“心亂如麻”,不說“心痛如麻”。形容後者隻能說“心痛如割”或“心如刀割”。又鄙塞、鄙陋不能說成“陋塞”;也許是你筆誤)。讀你的信,聲音笑貌曆曆在目;議論口吻所流露的坦率、真誠、樸素、熱情、愛憎分明,正和你在琴上表現出來的一致。孩子,你說過我們的信對你有如一麵鏡子,其實你的信對我們也是一麵鏡子。有些地方你我二人太相像了,有些話就像是我自己說的。平時盼望你的信即因為“薰蕕同臭”,也因為對人生、藝術,周圍可談之人太少。不過我們很原諒你,你忙成這樣,怎麽忍心再要你多寫呢?此次來信已覺出於望外,原以為你一回英國,演出那麽多,不會再動筆了。可是這幾年來,我們倆最大的安慰和快樂,的確莫過於定期接讀來信。還得告訴你,你寫的中等大的字(如此次評論封套上寫的)非常好看;近來我的鋼筆字已難看得不像話了。你難得寫中國字,真難為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