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天(12月5日)的審訊中,辯護律師對證人李德立(Edward S.Little)進行了詢問,並誘導證人說出了這本小冊子的語言十分離奇荒誕,普通的中國人隻會認為這是一本邪惡的圖書,這本書並沒有能力組織起革命或煽動起叛亂;而原告律師則作相反的誘導,讓證人說出《革命軍》確實說要將滿洲人殺盡,確實表示要趕走皇帝,確實具有煽動性。
聽取證據階段結束後,控辯雙方進行法庭辯論。辯方律師瓊司首先發言,他認為,鄒容隻是一個學生;當然他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熱切地為國家尋找出路;作為一名作者,他為了這個意圖寫作。他不是官員;不是有權有勢的人;也不是有任何影響的人。瓊司認為在缺乏足夠證據證明被告惡意為出版或煽動造反而寫作的情況下,由政府出麵控告被告是不公平的。瓊司請原告方嚴肅地考慮這個問題,即一個理智的人,當他讀過《革命軍》,是否會按照字麵的意思去理解,是否會產生革命、推翻政府的衝動?答案是,閱讀者根本不會這樣做。隻要考慮文章是在何種背景下寫作的,以及是由誰來寫作的,這些事實就會很清楚地呈現,《革命軍》沒有被其他人接受的意圖,也不會有通過正常途徑閱讀後會按照一般的字麵意思去行動。
瓊司接著說,通過庭審,我們知道鄒容的這篇文章隻是在日本讀書時的一篇普通的課堂作業。在學校讀書時,鄒容積極參加各種有關政治、曆史和國際問題的演講。由此可以看出《革命軍》中的許多思想都是他的老師或演講者的。鄒容自己也承認他的這本小冊子實質上是聽演講時的記錄和閱讀外國政治史所做的筆記。可以想象一下這個年輕人的身份,一個隻有19歲的人,把所有精力都用到了研究中。鄒容在這個學習過程中,眼界漸開,被各種自己無法把握的新思想所困擾,他不時把這些思想記錄下來。就是在這樣一種情形下,鄒容寫成了現在被起訴的文件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