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民國遺民:章太炎傳

7.法庭上

字體:16+-

7月22日,第二次審訊結束的當晚,駐滬領事團舉行會議,上海道台袁樹勳應邀參加。袁樹勳在會上要求廢除租界會審及租界定罪協議,要求租界當局將“《蘇報》案”罪犯引渡給清政府。領事團對袁樹勳的建議無法同答。各國領事迅即將此事向駐北京的各國公使作了匯報,各國公使同樣表示無法決定,表示請各國政府進行研究,再作決定。

公共租界將章太炎、鄒容等嫌犯引渡給中國政府原本並不存在多大障礙,問題主要出在此時在北京發生的沈蔓案上。沈蒽是敢於說真話的職業記者,當他通過特殊渠道獲得中俄有關東三省移交問題的密約後,認為這個條約喪權辱國,於中國不利,遂將這個條約交給《新聞報》發表,世界輿論一片嘩然,中俄交涉中止,清政府下令將沈蒽逮捕,並於7月31日殘忍地將沈蒽杖斃於刑部。

沈蒽事件引發西方社會的普遍關注和憂慮,認為清政府對言論自由的控製太不人道、太過分,各國公使和各國政府此時如果貿然將章太炎、鄒容等人移交、引渡給中國政府,或者中國政府將這幾個人同樣處置,那麽一定會在西方社會引起巨大的震**。章太炎、鄒容得知沈蒽被殺的消息後,也非常焦慮,感到自己也有可能被清政府殘殺。章太炎在《獄中聞沈禹希見殺》中寫道:

不見沈生久,江湖知隱淪。

蕭蕭悲壯士,今在易京門。

魅彪羞爭焰,文章總斷魂。

中陰當我待,南北幾新墳。

鄒容也在和詩中寫道:

中原久陸沉,英雄出隱淪。

舉世呼不應,抉眼懸京門。

一瞑負多疚,長歌召國魂。

頭顱當自撫,認為墨新墳。

然而,沈總之死在某種意義上幫助了章太炎和鄒容,經過一段時間的猶豫徘徊,各國政府為了減少來自社會的壓力,不願將章太炎、鄒容等人引渡給中國政府,“《蘇報》案”審理重回原來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