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亡啟示錄:一個王朝在一百天的危機中走進曆史

大清皇族今安在

字體:16+-

1911年中國大革命,其政治訴求就是仿照一百多年前的法國大革命,推翻君權,實現民權。所以當南北和談達成妥協時,孫中山和南方革命黨人並沒有一味堅持先前“驅逐韃虜”的主張,而是接受各方勸告,接受皇室優待條例,同意大清國繼續存在,而且就住在先前的皇宮中。因此進入民國後的中國,有一道亮麗的風景:民國政治家或在議會中進行和平激烈辯論,或在疆場上繼續廝殺,唯在北京那片紫禁城中,大清國依然頑強存在著,宣統小皇帝儀依然在那裏稱孤道寡,民國政府也對清廷在最後時刻的退讓給予尊重,所以很長時間都能堅守優待條例的規定。無奈溥儀太年輕了,太容易被人操弄了,而他自己也確實有點不甘寂寞,不僅與宗社黨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而且對張勳複辟,對自己重坐龍椅還是很享受的。這一係列舉動不管怎麽說算是先違反了與民國政府的契約,因而當小朝廷遇到強硬軍人馮玉祥時就隻好乖乖出宮。一個王朝就這樣淒慘終結。

溥儀和他的父親

溥儀後來的人生經曆更加曲折,從皇帝到公民,也算是人類史上的奇跡。遺憾的是,溥儀一生雖然結婚四次,有五個女人,但並沒有留下一個龍種。大清國至此是真的亡了。

溥儀之所以沒有遵守與民國政府達成的契約,脫離政治,靜養紫禁城,除了民國政治環境日趨惡劣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隆裕皇太後突然去世。

隆裕皇太後是慈禧太後的侄女,1888年與光緒帝成婚,此後二十年一直呆在慈禧太後和光緒帝身邊。曆史文獻雖然沒有她直接介入政治事務的記錄,但她大約真的不是一個隻知道哭哭啼啼的家庭婦女。辛亥年最具決定意義的決策無疑是清帝退位承認共和,而這個決定其實就是隆裕皇太後作出的。然而由於隆裕皇太後1913年2月22日不幸病逝,年幼的廢帝缺少了管束,年幼的廢帝也就難免受到一些政治野心家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