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篇》的思想和理念,雖有著明顯的曆史局限性,在思想性和先進性方麵也比不上維新派,但在當時,它被社會各個階層所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動了社會文化的發展。
張之洞撰寫《勸學篇》本來是為了自保,沒想到卻把自己炒紅了,這可真是天大的意外收獲。但他並沒有沉浸在大紅大紫的喜悅之中,他都這把年紀了,他早就成名了,也就不在乎這把夕陽紅了。
紅透過後,他靜下心來,靜靜地麵對那場他早已料定的血雨腥風。
戊戌政變
七月下旬,直隸總督榮祿調兵聚集天津、長辛店。這表明,慈禧已經決定對光緒及其帝黨分子和維新人士動手了。但光緒皇帝還沒有作出反應,他在想開設懋勤殿(皇帝讀書的地方)的事,並令譚嗣同擬旨。
七月二十八日,光緒親自去頤和園向慈禧請示開殿的事,可慈禧不同意,加上帝、後兩黨最近一直劍拔弩張,兩人的關係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二十九日,光緒召見楊銳,賜予他衣帶詔,內容是“朕位幾不保,命康與四卿及同誌速設法籌救”。楊銳立即找康有為和譚嗣同等人商議,大家見到衣帶詔後抱頭痛哭,可光緒手裏沒有一點實權,所以康有為等人也束手無策。無奈而情急之下,譚嗣同想到了一個可以解救光緒的人:袁世凱。
袁世凱曾長期駐兵朝鮮,知道國內外的形勢,也主張變法,同帝黨關係親密,而且他手裏握有一支7 000餘人的新建陸軍,如果拉攏他進京勤王的話,一定大功告成。
想到這裏,譚嗣同便密奏光緒。光緒正六神無主,於是采納他的建議,於八月初一召見袁世凱,加封他侍郎之職,命其專辦練兵事務。
八月初二,光緒再次召見了袁世凱,密議勤王事宜。
八月初三夜裏,譚嗣同又密見袁世凱,詳細製訂勤王方案:秘密迎接光緒進新建陸軍大營,然後誅殺榮祿,再率兵進京控製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