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文
提起紅薯,我的口水就向外冒。要問我起源於何時,那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那是一九七六年,我剛好十二歲,身高隻有一百三十公分,體重不足三十公斤,十足的其貌不揚。但有兩件事令老師同學對我刮目相看。一是考試總是第一或第二,加上嗓門大和擅長抄報紙,我當了班長,在“反擊右傾翻案風”和打倒“四人幫”的批判大會上連得了兩個獎;二是半斤米飯填不飽肚皮。
九月中旬,剛開學,公社號召全校學生學農。我們班赴林場種杉樹兩星期。大家很清楚,學農是公社“革委會”的一個幌子,要的是義務勞動。像我們這樣的農民後代,在田裏從早幹到晚,根本用不著學農。不過,畢竟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的思想占主導地位,六十多人還是高高興興到了四十裏外的林場。
林場在遠離人煙的山區,環境很美,宛如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同來種樹的還有其他十幾個大隊中學的學生,共有上千人。這昔日僻靜的小山區,頓時成了大幹社會主義和“農業學大寨”的主戰場。
有一天,上山種樹,路過一片紅薯地。同學們看到紅薯地有很多小裂縫,這是地下紅薯長大了的指示。正在許多同學要流口水之際,班勞動委員孫貴榮道:公社號召就是好,要是不來林場學農,我們哪能欣“嚐”到這樣好的紅薯(地)。薯藤這樣壯,地下的紅薯肯定少不了。這話直說得大家胃裏的酸水向上冒,眼睛看著裂縫,心裏想著紅薯。班主任是新調來的女老師,自然不會想到十二三歲的初中生會有那麽多的心眼兒。
一場有預謀有計劃的行動正在悄悄地進行。勞動委員孫貴榮暗中動員了所有的班幹部和四個小組長,另加班上的幾個積極分子,共十多人。晚飯後,孫貴榮說:今晚我們就行動。按規定,晚上要留在禮堂寫勞動心得,不得隨便外出,我們就對班主任說:看了祖國的美好河山後才能寫出好心得。沿著彎彎曲曲的田埂,我們出發了。孫貴榮和我在前麵領路,體育委員斷後,一行人有說有笑。本縣是大革命的搖籃,據說當年的童子軍也曾這樣大無畏地從這裏走過。這是兩天後,當地的老雇農告訴我們的。童子軍過後,那時的紅薯地裏有沒有少點什麽,我們就不知道了;也不敢瞎猜。不過,紅薯對我們鄉下人的**力是不會減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