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平民曆史

讀書雜憶

字體:16+-

文 / 榮正

如果把小人書(連環畫兒)也算在內,我讀書的曆史從學齡前就開始了。到了小學一二年級時,特別使我著迷的是幾本“水滸”的故事。我最喜歡胖大和尚魯智深,常和大一歲的堂哥爭吵魯智深和孫悟空哪個厲害。最後的解決辦法是他代表孫悟空,我代表魯智深,掰手腕兒,結果總是魯智深輸。在武鬆打虎的故事裏,我的同情心在老虎一邊。

可恨當時這套小人書還沒編全,看到熱鬧處卻沒了下文。母親指著她書架上兩本厚厚的書安慰我說,這故事全在那書裏麵寫著呢,等長大了才能看。我趁大人不在家的時候把這兩本書從書架上取下來,剛翻了幾頁就想哭,因為這幾頁讓我明白了一件事:我看不懂。

一年又一年,在腦袋裏麵裝滿了王二小、董存瑞和黃繼光的故事之後,總算連猜帶蒙地把七十一回本的《水滸傳》讀了一遍。其他古典名著,如《西遊記》和《三國演義》也都同樣囫圇吞棗地咽了下去,《紅樓夢》則斷斷續續讀了好幾年,後來幾經反芻也還是消化不良。那時大約上初中了,我喜歡的已經不是魯智深,而是魯迅。魯迅的作品,是語文課必學的,我往往在開學之前就先睹為快,還多讀了一些課本裏沒有的。我並不真懂魯迅,但他引我領略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情趣,帶我去了他離別二十餘年的故鄉,還在朦朧的月色水氣裏觀看了社戲,更讓我認識了阿Q和孔乙己這些古怪的家夥,使我對人生苦樂和人間百態有了一點領悟。後來“文革”的時候,魯迅的著作成了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軍火庫,尤其那句“痛打落水狗”的名言讓人覺得冷酷,對先生的親切之感便**然無存了,隻剩下敬畏。

家裏書多,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隨便抽出一本,任意翻開一頁,如果不能被其中的字句吸引,就再取另一本。記得在初中二年級和三年級之間的一個暑假,那天天氣特別炎熱,窗外的蟬“嘰嘰嘰嘰”叫得煩人。在百無聊賴地亂翻了好幾本書之後,隨手又打開一本,跳入眼簾的第一句是:“蟬子叫得聲嘶力竭了。”目光被吸引住,就繼續看下去。這是《沫若文集》裏的《題畫記》,談詩論畫,借古鑒今,寫得筆酣墨飽,文采飛揚。那個假期我就與一套《沫若文集》為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