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傳習錄:葉聖陶點校版

02

字體:16+-

【注釋】

①孔子答顏淵問仁語,見《論語·顏淵》篇。

【譯文】

有人問:“‘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朱子認為是從效驗上說,如何理解?”

先生說:“聖賢隻是為自己的學問,重視功夫而不是效驗。仁以萬物為本體,不能融為一體的,隻是沒有忘記自己的私欲。如果能恢複仁的本體,那麽天下就都歸順於仁,就是‘八荒皆在我闥’的意思。天下都歸於仁,他們的仁也在其中。就像‘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也隻是自己不怨,就像‘不怨天,不尤人’的意思。然而家邦都沒有怨恨,我自然也在其中,但重點並不在這裏。”

【原文】

問:“孟子‘巧力、聖智’①之說,朱子雲:‘三子力有餘而巧不足。’何如?”

先生曰:“三子固有力,亦有巧。巧、力實非兩事,巧亦隻在用力處,力而不巧,亦是徒力。三子譬如射:一能步箭,一能馬箭,一能遠箭。他射得到俱謂之力,中處俱可謂之巧。但步不能馬,馬不能遠,各有所長,便是才力分限有不同處。孔子則三者皆長。然孔子之和隻到得柳下惠而極,清隻到得伯夷而極,任隻到得伊尹而極,何曾加得些子?若謂‘三子力有餘而巧不足’,則其力反過孔子了。‘巧、力’隻是發明‘聖、知’之義,若識得‘聖、知’本體是何物,便自了然。”

【注釋】

①《孟子·萬章》篇雲:“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智,譬則巧也;聖,譬則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