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引出答案,必須建立“有來有往的對話”
隻能以“是”或“不是”回答的問題差在哪裏?為何要把“5W2H”置於念頭中?原因在於,要引出對方的真心話,就要注意對話的有來有往。
一次性的提問不可能問出精彩的答案。
提出問題,對方回答,根據答案繼續提問,這樣反複多次之後,對話才會逐步深入核心。
我在前麵說的一個小時采訪隻準備六個問題,也是為了留足時間,進行有來有往的對話。如果準備三十個問題,一個問題隻有兩分鍾的時間作答,因為時間過短,對話就無法像傳球般不斷往返。
換句話說,我是為了讓每個問題都有十分鍾左右的傳球時間,才故意隻準備了六個問題。
但作為受訪者,我也注意到,有時答完一個問題,提問者不會再繼續深入,對話也就到此為止了。
其實受訪者也希望提問者對自己的回答做出反應,如果沒有反應,也會心生遺憾。
另外,如果提問者能細心捕捉受訪者話裏的要點,進一步追問“那是怎麽回事”,受訪者就會非常高興,心想,必須說得更詳細些。
我自己外出采訪時,會仔細注意對方作答時的反應,思考如何將對話繼續下去。為此,我會一邊聽對方說話,一邊考慮接下來的問題,說是大腦飛速運轉也不為過。
如果察覺對方差不多說完這個話題了,就適時遞出下一個問題。這裏也可以用到“5W2H”。因為從不同角度提問,能讓對話更加豐滿立體。
從他人的興趣、視角出發,思考問題
思考問題時還要注意一點,即“不要隻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因為一個人的思路畢竟有限。
隻要往外邁出一步,從別人的興趣出發,用別人的視角思考,或許就能有新的發現。
對我來說,就是站在讀者的視角思考。如果我是讀者,會怎麽反問受訪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