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重複、差異與跳躍
1
我們先觀察太陽東升西落,而後等分了太陽的軌跡,烙印在鍾表的設計中。鍾表的表麵被等分為12份,每一份又被等分為5份,指針裏被灌注了時間的意誌,在這被等分的表盤中轉動著。
鍾表的設計始於我們對自然的觀察,而後鍾表成為每一個母親教導孩童認識時間的教具,進而禁錮著每代人對時間的刻板印象——勻速、同質、單向。想要創造時間,就要擺脫這般在老舊的時間話語裏的限製,如同德勒茲所指出的:“畫家並不是在一張未使用的畫布上作畫,作家也非在一張白紙上書寫,而是在早已覆滿無數既存、既定陳套的紙或布上工作,以致其首先必得抹消、潔淨、擠壓,甚至扯碎,使得來自混沌(其帶給我們視野)的氣流得以穿過。”
2
現在,你凝視一個數字係列“3、5、7”吧。
3、5、7
前一個數字是什麽?後一個呢?
有的人會在心裏構建“奇數”的概念,而期待“3”前麵的數字是“1”,後麵應該出現的是數字“9”。
然而,有的人在心中構建“質數”的概念,進而默認“3”前麵的數字是“2”,下一瞬間出現的數字應該是“11”。
人的天性在於為萬事萬物建立連貫性,進而確認其意義。一切事物(信息),都在人們的心中,按照一定的秩序固定地連接起來,都在宇宙中有自己的位置。它的位置在哪兒,取決於人們對它的安置。它的位置,也就是它的意義。時間整理好事物,時間是秩序、是關係、是聯結、是意義的產生催化劑。
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事件,本質都是偶然與差異的。我們不過是選擇了自己想講的故事,自我賦予了因果鏈條。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總是從原因到結果,結果成為新的原因,又引出新的結果。於是時間便在敘事軌道上橫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