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好一個宋朝

宋朝的房地產市場有多火

字體:16+-

曆史上,房地產市場最為活躍的時代,我看非兩宋時期莫屬。當時的房地產換手率極高,“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人家田產,隻五六年間,便自不同”。為滿足頻繁的房地產交易,宋朝城市滿大街都是房地產中介,叫作“莊宅牙人”。而頻繁的換手率也意味著房子不愁賣不出去,因而宋朝的放貸機構很歡迎不動產抵押貸款。而在商業低迷的明朝前期,當鋪便傾向於拒絕不動產抵押。

為什麽宋朝的房地產市場這麽活躍?不必奇怪,因為宋朝商品經濟發達,城市化方興未艾,人口流動頻繁,跟今天的趨勢一樣,宋人發跡後也喜歡往大城市擠。南宋的洪邁觀察到,“士大夫發跡壟畝,貴為公卿,謂父祖舊廬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複以醫藥弗便,飲膳難得,自村疃而遷於邑,自邑而遷於郡者亦多矣”。而一個人從農村搬到城市,首先必須解決的事就是有個棲身之所,或購房,或租房,於是便催生了一個火爆的房地產市場。

據包偉民先生的估算:北宋後期,汴京市區的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千米12 000人至13 000人;南宋淳祐年間,臨安府市區內的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千米21 000人,鹹淳年間,甚至可能達到每平方千米35 000人。這是什麽概念?今天紐約、倫敦、巴黎、香港的人口密度大致在每平方千米8 500人以下,東京都與廣州市區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 000人,北京約為每平方千米14 000人。換言之,宋朝特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居然超過了今天的國際大都市。

如此之高的城市人口密度,勢必導致大城市的商品房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形態,房屋的銷售價與租賃價越推越高。北宋前期,汴京的一套豪宅少說也要上萬貫,一戶普通人家的住房,叫價1 300貫;而到了北宋末年,京師豪宅的價格更是狂漲至數十萬貫,以購買力折算成人民幣,少說也得5 000萬元以上。難怪宋人要感慨說:“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非勳戚世家,居無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