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師父交給小和尚一卷經書,一禪翻開之後,發現裏麵的文字形狀奇怪,自己一個都不認得,便問道:“師父,這是哪種文字?”
老和尚耐心地答道:“這是梵文,古代印度,也就是天竺的書麵語言。古代的很多佛經,原文都是由梵文所寫。當年,可是有很多先賢沿著絲綢之路去天竺取經呢。”
一禪好奇極了:“絲綢之路?是絲綢鋪成的路嗎?”
漢朝初期,匈奴經常來犯。後來,漢武帝聽說在西域一帶,有個叫月氏的國家,與匈奴有仇。漢武帝想,月氏在匈奴西邊,漢朝如果能跟月氏聯合起來,就能與之結盟擊敗匈奴。
於是,他下了一道詔書,征求去月氏的使臣。當時,誰也不知道月氏國在哪兒,也不知道有多遠。要擔負這個任務,需要很大的勇氣。
有個年輕的郎官叫作張騫,首先應募。在他的帶動下,很快使團便湊夠了一百來人,其中還有一位在長安的匈奴族人,叫作堂邑父。公元前139年,張騫帶著使團出發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經過匈奴占領的地界。張騫他們小心地走了一段時間,還是被匈奴兵發現並圍住了,全都做了俘虜。
匈奴人沒有殺他們,隻是派人把他們分散開來,嚴加看管。為了扣住並監視張騫,單於還給張騫娶了妻子,生了孩子。盡管如此,張騫始終沒有忘記使節任務,在被匈奴扣押了十餘年後,張騫瞅準時機,趁匈奴人不防備,和隨從一起逃跑了。
他們一直向西跑了幾十天,吃盡苦頭,逃出了匈奴地界,沒找到月氏,卻闖進了另一個叫作大宛的國家。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個富饒強盛的大國,但因為兩國相距遙遠,一直無緣聯係,這回聽說漢朝的使者到了,很歡迎他們,並且派人護送他們到達了月氏。
可惜的是,月氏敗逃之後,建立了大月氏國,月氏人現在生活得很好,加之離漢朝甚遠,已經不想再跟匈奴作戰了。不過,因為張騫是漢朝的使者,大月氏王也很有禮貌地接待了他們。張騫等人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還到周邊國家去了一次,看到了許多從未見到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