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樊登講論語:學而(精裝版)

勞而不怨:當我們和父母產生分歧

字體:16+-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誌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這段話在現在會引起很多爭議,很多人也許不同意孔子的這個觀點。

“幾”,是微小的、一點點的。

“事父母幾諫”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父母如果做錯了事,不要正麵跟他們杠,不要直接批評他們,這是不孝。要輕微婉轉地提醒父母,悄悄地跟他們講。

第二種解釋是,當發現父母犯了一個很小的錯誤時,去製止他,會比較容易。

我個人覺得第二種解釋在操作上有困難,因為我們認識父母的時候,他們已經是成年人了,他最初犯小錯誤時,可能是在很早很早之前,你已經來不及幹預了。

我更同意第一種解釋:我們要用委婉的方式給父母提意見。

父母可能不聽,他們很執拗。請問諸位讀者,你們有成功地改變過自己的父母嗎?很難。那怎麽辦?

孔子接下來又說:“見誌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你還是得按照父母能夠接受的方法來,就算他們做錯了事,也要盡量地配合他們,勞而不怨。比如,年輕人提醒父母不要做什麽,但父母非要做,你免不了要辛苦奔波,為其善後。當你疲憊焦躁的時候,想到自己之前明明提醒過他們,就容易摁不住火氣。此時,孔子說“勞而不怨”,不要抱怨父母,這種抱怨是給老人家雪上加霜,讓他們更加自責、更加難過。

這個道理其實挺有實用性的,在心理學上也得到了驗證。有一本書叫《愛的序位》,講到家庭的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西方的心理學家在這本書中告訴我們,家庭的秩序不能打亂,一旦被打亂,整個家庭會變得不幸。假如我們人到中年,成了家裏的經濟支柱後,就敢對父母呼來喝去,把父母當成孩子一樣教訓,父母就會越來越不講理。因為當我們擔任了父母的角色時,父母就自然會充當孩子的角色,像孩子一樣胡鬧——他們在自己的孩子這裏找到了久違的父愛和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