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樊登講論語:學而(精裝版)

事君盡禮,人以為諂:如何麵對外界的誤解

字體:16+-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這是一句很委屈的話。

孔子說“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就是“我侍奉我的君王,一切都按照禮數來行事,但是別人卻以為我是在諂媚”。

孔子內心對君王當然不是諂媚的態度,而是尊敬。尊敬,是孔子認為作為一個臣子一定要有的態度。

《論語》第十篇《鄉黨》全是講孔子待人接物的,到時候我們就能看到孔子見到君王時是什麽樣子的,如何鞠躬,如何跪拜,鞠躬完如何往後退。這些細節動作,在其他人看來可能真的覺得是恭敬得過分,覺得他也太誇張、太殷勤了,難道就不能把領導當個普通人去對待嗎?

但是孔子認為不行,這是君臣之禮,是一定要遵守的。

“樊登讀書”的主編慕雲五老師是我的大學同學。有一次,我倆走在大學校園裏,迎麵遇見了蔣德明校長。我見到校長下意識地想躲開,慕老師見到校長以後,立刻站直,鞠躬說:“校長好!”結果把校長嚇了一跳,因為在現代的校園中,很少有民國範兒的學生,畢恭畢敬地向老師鞠躬問好。

很多人不再覺得禮是重要的事。慕老師是在諂媚校長嗎?完全不是,他隻是在用最樸實的方法,表達對老師的尊敬。正如孔子說“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隻要做到事君盡禮,內心有本分就夠了,別人會怎樣評價,會不會以為你是在諂媚,無關緊要。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儒家在後期被很多人指責,被社會逐漸拋棄,尤其在戰國時期,儒家的聲音已經變得很小了,孟子甚至認為自己如果再沒有強烈的態度,再不論戰,儒家就消失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家“事君盡禮”的流程太多、太複雜,花費太大,受到了大家的反對。

但無論如何,我們可以從孔子的這句話中理解儒家對禮的初衷。這些禮儀可能過於繁複,不討大家喜歡,但他們做這些絕不是為了諂媚君主,而是為了表達內心真正的尊敬,是謂“事君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