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破圈

不要讓過去的標簽困住當下的自我(深度案例4)

字體:16+-

下麵這個案例的主人公就是因為過度認同社會給予他的標簽,而讓自己陷入了困境。

一會兒要和M見麵了。M是我之前認知課程的學生,那時他還在一家互聯網公司中摸索。上完那個認知課程後,他毅然決定在公司內部創業,並獲得了不小的成功。現在,他又邁出了人生中新的一大步:離開公司自主創業。在那次認知課程結束後,我們有一段時間沒有見麵了,得知他放棄穩定的工作決定創業時,我內心有些小激動,可能是感覺這對他來說會是個巨大的突破。我十分期待和他再次深入交談,想知道我們的這次交談會碰撞出什麽火花。

想著想著,聽到了敲門聲。“請進。”M走了進來,露出了憨憨的微笑。“哇,顧老師,好久不見!”他說著張開了雙臂。我也露出了喜悅的笑容,走上去給了他一個擁抱,並說道:“看來你最近狀況很不錯啊,怎麽突然想到要找我談談?”

M收起笑容,利索地搬出椅子坐了下來。他喝了口咖啡,說:“顧老師,你也知道我前段時間離開了公司,開始創業了。我其實挺有自信的,找到了很靠譜也很有業內資源的投資人,現在也有一個很高效、相處得很融洽的團隊。但我最近和身邊的人進行交流,和他們說我創業的事情,卻得到了大相徑庭的反饋。有的反饋極為正麵,有的反饋卻非常負麵,讓我很難對我現在的狀態做出一個客觀的判斷。我一會兒感覺自己充滿了幹勁兒,一會兒又感覺被活生生澆了盆冷水,所以想來和你深度地聊一下,幫助我認清自己的現狀。”

他的這番描述倒沒讓我驚訝。在生活中,人們通常是很難收到中立而真實的反饋的。比較親近的人往往會誇大你的長處,在你出現問題時也會盡量從積極的角度去幫助你分析。而不太熟悉的人經常會貿然做出判斷,看你不順眼的人更是會以抨擊你為樂。我們其實都非常需要一個可以坦誠交談的朋友。我相信M有這樣的判斷能力,而且在之前的認知課程裏我們也講過真實反饋的重要性,所以他來訪的原因應該不僅僅是收到了極端的反饋而想從我這裏聽到比較中肯的建議,而是肯定有讓他感到困擾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我便順著這個思路開始發問:“是什麽樣的負麵評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