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破圈

4 扭轉你的記憶體(破圈法則二)

字體:16+-

過去無法改變,但記憶可以

曾經有個獵頭跟我抱怨說,他在工作中看人都很準,可是不知道為什麽在生活中就經常看錯人,交到一些不值得信任的朋友。我詳細詢問了一下他看人的方式,發現他似乎把自己在職場中看人的經驗帶到了生活中。

在職場中,獵頭找人的第一優先級是看能力的匹配;而在生活中,如果你要與人形成長期穩定的關係,你的首要評判標準是信任度,而不一定是能力。他忽略了場景的不同特點,把職場上積累的經驗應用到了生活中。

這其實就是記憶體的一種體現,大腦回憶起之前處理問題的方式後,自發地在一個新的場景裏應用了同樣的處理方式,卻沒有去區分應用場景。要破除這種習慣性的經驗主義,其實隻需注重切分法中關於合理性的考慮,檢驗一下把在職場中看人的方式應用在生活中是否合理,就能糾正自己的行為。

簡單來說,記憶體是慣性經驗模式。它操控我們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應用自己過往的記憶和經驗而得出結論,卻沒有檢驗是否適用於當下的特殊場合;另一種是通過對過往事件片麵的解讀而形成不準確的記憶,從而誤導當下的決策。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我們在前麵提到了盲目應用過往經驗而犯的錯誤:一類是忽略了在A身上成立的經驗,換成B可能就不成立,比如我們開頭舉的那個獵頭的例子;還有一類是忽略了過去成立的經驗在現在也許就不成立了。

我們如果運用切分法仔細去檢驗經驗的合理性、真實性和相關性,就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錯誤。

如果有銀行的銷售向你強力推薦一隻基金,給的理由是它過去一年的回報率超過了50%,那麽你隻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基金過去的表現和它未來的表現有多少相關性?你通常會在基金的申購說明書裏看到:過去的投資業績不能代表未來的投資業績。這就是通過相關性來破除慣性經驗模式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