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隨遇而安(典藏升級版)

重慶和南京的差別

字體:16+-

十二歲到南京之後,我像到了一個陌生的世界。雖然終於如願和父母住在一起了(爺爺奶奶那邊也就是逢年過節才去),但我的生活卻出現了太多變化。

小時候我一直住在灰不溜丟、碉堡一樣的筒子樓裏,終年不見陽光。外婆家的房子外頭是廚房,裏頭就一個房間,也就三十平方米左右,全家人都擠在一起。一九八二年到了南京,電視台分給我父母一套七十二平方米的三居室。我第一眼看到新家的時候,心底竟然湧起這樣一個成語——一望無際!我從沒見過世界上有那麽大的房子,也第一次使用了隻在電影裏見過的抽水馬桶!我在新房子裏轉了很久,還是覺得實在太大了,大得我很不適應!這套三室一廳的房子讓我們一家人激動了很久。白下路235號——這套房子我一直住到一九九六年我結婚之前。

讓我不適應的另外一件事就是要從重慶話過渡到南京話。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小孩兒,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裏,過去的親戚朋友一下子都不在身邊了,感覺簡直跟移民差不多。好在我還小,學習和適應語言還算快,半年就學會了南京話。但多年來我一直不適應的是,南京的人際關係或者說文化氛圍,和重慶相比反差實在太大了。

在重慶,電台和報社的家屬區或者單位宿舍,都和單位在一塊兒,生活很熱鬧。大家都在一個大院裏,上班在一起,下班也在一起,誰家燒個好菜都會給鄰居端一碗過去。我過了十幾年這種大雜院式的群居生活。到了南京之後,我突然發現這裏幾乎是沒有什麽鄰裏關係的,下班之後同事之間也很少往來,這讓我幼小的心靈開始有了孤獨感。

重慶日報社有自己的印刷廠,報社的編輯記者是知識分子,印刷工是大老粗,但他們都住在一個大院裏。久而久之,重慶日報社的知識分子身上,有了很多草根習氣,而那些工人也喜歡談論時政。兩個階層的人共居一個大院,相互影響著,醞釀出了獨特的生活景象和氛圍。而在南京,知識分子和工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圈子,涇渭分明。我習慣的那種生活氛圍消失了,我莫名惆悵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