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順著曆史學古詩

《望闕台》

字體:16+-

明朝的邊疆有兩個大敵,一個被稱為南倭(wō),另一個被稱為北虜(lǔ)。所謂北虜,就是漠北的蒙古人,上一講《石灰吟》的作者於謙,就是抗擊北虜的名臣。南倭則是東南沿海的倭寇,也就是日本的海盜。《望闕台》的作者戚繼光,就是抗倭名將。倭寇的活動範圍從北邊的山東一直延伸到南邊的廣東,戚繼光也就追著敵人,一路從山東打到廣東。這首《望闕台》,就是他擔任福建總督的時候寫的。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chén)鑾(luán)。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先看題目。所謂闕,就是宮闕,也就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代指皇帝。“望闕台”自然就是登高眺望皇帝的高台。戚繼光到福建之後,在福清縣駐軍,福清縣有一座瑞岩山,戚繼光經常到那裏登高望遠,就修了一座高台,取名為望闕台。福建那麽遠,戚繼光有沒有可能真的望到北京,望到紫禁城啊?當然不可能。既然不可能,為什麽還要叫“望闕台”呢?這其實表達的是古代大臣時刻不忘皇帝的忠心。比如,唐朝的“詩仙”李白,到南京遊玩,還要感慨“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登金陵鳳凰台》),埋怨天上的浮雲讓他看不見長安。“詩聖”杜甫,晚年流落在夔(kuí)州,也要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鬥望京華”(《秋興八首》其二),按照北鬥星指引的方向,遙望長安。這都是在表達身為臣子,時時刻刻不忘皇帝的心情。同樣,戚繼光這首《望闕台》,抒發的也是忠君愛國的心情。

這首詩的知識點有三個:一是驅馳,二是孤臣,三是宸鑾。

先說“驅馳”。“驅”和“馳”都是“馬”字旁,按照造字原則,肯定跟馬有關係,指的是策馬奔跑,引申出來,就是奔走效力。比如,諸葛亮《出師表》的“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就是給先帝效力。同樣,這首詩裏,“十年驅馳”,也是說十年之間,為抗擊倭寇奔走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