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業之死300年後,一直到今天,隨著楊家將係列小說、戲劇、影視的廣泛流傳,知道大宋開國名將潘美的人越來越少,而知道大奸臣潘仁美的人卻越來越多。
曆史講究蓋棺論定,可是當人們將曆史演義中的原型潘美附會為潘仁美的時候,諷刺的事情發生了:他的名字雖然多了個“仁”字,但關於他的評價卻走向了“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極端。
我們的曆史傳統向來同情和推崇悲情英雄,而在悲情英雄的對立麵,一定要有一個襯托英雄形象的反麵典型。這樣的曆史,黑白分明,愛憎分明,是非分明。沒有人性的糾結,沒有對錯的兩難,沒有灰色的中間地帶,尤其適合直來直去的人的口味。
楊業是史上罕見的悲情英雄,那麽,對他的戰死負有責任的潘美,就必須是同樣罕見的大奸臣。這就是典型的“英雄陪襯定律”。
然而,這樣的曆史,對於那個為了凸顯英雄形象而被犧牲掉的反麵典型,公平嗎?
1
真實的潘美(925—991),是北宋開國的大功臣,也是宣布宋朝成立的第一人。
公元960年,陳橋兵變後,趙匡胤雖黃袍加身,但仍需回兵開封,得到後周朝中文武百官,尤其是小皇帝柴宗訓和太後的承認才行。他想要兵不血刃,平穩得位,於是派出一個得力的助手先行回朝,去傳達他的命令。
這個人就是潘美。
潘美與趙匡胤私交甚好,平時也以仁義出名,是“和平使者”的最佳人選。但對潘美而言,這件事情卻頗有風險,萬一朝中有人被趙匡胤“篡位”的做法激怒,大家一慫恿,第一個被開刀的人就是他潘美呀。
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潘美確實是個人才。他沒有辜負使命,穩定了朝局,協助趙匡胤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完成改朝換代。
宋朝建立後,潘美成為宋朝兩任皇帝打江山、統一天下的左膀右臂,是宋初數一數二的功勳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