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阿德勒的生命重建課

第九章 不完美的社交

字體:16+-

個體心理學的目標是幫助個體適應社會,這似乎是一個悖論。如果說它是一個悖論,那也僅僅是個表述的問題而已。事實上,隻有關注個體具體的心理狀況,才能意識到社會因素是何等重要。隻有在社會這個大背景下,個體才能成其為個體。在其他心理學流派中,個體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範疇,但是,在我們看來,二者之間沒有明確的區別。到目前為止,所有討論都是圍繞著個體生活風格分析展開的,而所有分析都是從社會角度出發的,其目的也是為社會服務的。

現在,我們將重點放在社會適應這一問題上。雖然討論的現實是一樣的,但是我們關注的卻不再是生活風格的診斷,而是生活風格的具體體現以及如何通過有效途徑改善個體的行為。

上一章主要討論了兒童的教育問題,本章將在此基礎上分析兒童的社交問題。學校和幼兒園都是現實社會的縮影,因此,我們可以在這些簡單的社會形態中研究社會適應不良的問題。

以一個五歲男孩的行為問題為例。一位母親找到醫生,抱怨說,她的兒子特別好動,一刻也不閑著,非常麻煩。她把精力全都花在他的身上了,一天下來筋疲力盡。她說她再也忍受不了了,要是可以的話,真想把他從家裏趕出去。

通過男孩這些行為細節,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認同”他,並設身處地地為他著想。如果說一個五歲孩子過度活躍,我們很容易就能猜出他的活動模式或行為準則。在這樣的年齡,一個過度活躍的孩子都會有哪些舉動?他會穿著笨重的鞋子爬到桌子上;他會髒著身子四處走動;如果母親想要看書,他會不停地開燈關燈。另外,如果父母想要一起彈琴唱歌,你猜他會怎麽著?他會扯著嗓子亂喊亂叫,或者捂住耳朵,硬說自己不喜歡這種噪聲。如果自己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亂發脾氣大吵大鬧。關鍵是,他的要求永遠沒完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