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阿德勒的生命重建課

第十章 社會適應不良

字體:16+-

我們知道,社會適應不良是因為個體感到自卑並追求優越所引起的社會後果。“自卑情結”與“優越情結”這兩個術語本身已經揭示了社會適應不良所帶來的後果。無論哪種情結,都與胚質無關,也與血緣無關,隻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然而,為什麽並非所有的人都具有這些情結呢?事實上,人人都有自卑感,人人都會追求成功、追求優越,而這正是構成個體精神世界的必要因素。之所以不是人人都陷入這些情結當中,那是他們的自卑感和優越感受到某種心理機製的製約,成了積極的社會因素。這種心理機製包括社會興趣、勇氣膽識、社會情感以及社會共識等。

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這一心理機製的功能與失效問題。其實,隻要自卑感不是太重,每個孩子都會努力成為有價值的人,或者說,成為生活中有用的人。為此,他們會去關注他人。社會情感和社會適應是由此產生的正確和正常的補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任何人——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對優越的追求勢必會導致這樣的發展趨勢。任何人都不會發自內心地說:“我對誰都不感興趣。”也許,他會表現出對誰都滿不在乎的樣子,但卻無法自圓其說。實際上,他往往會特意聲稱自己對他人很感興趣,目的是為了掩飾自己對社會適應不良的問題。這恰恰是對社會情感普遍性的無聲證明。

但是,社會適應不良的確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邊緣案例”來研究這一問題的起源。所謂“邊緣案例”,指的是雖然自卑情結的確存在,然而,由於個體處於非常有利的環境,所以症狀沒有表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自卑情結處於隱蔽狀態,或者說,具有一種隱蔽傾向。因此,如果個體沒有遇到困難,便會表現出非常滿意的樣子。不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盡管在言語和觀點上看不出來,但是他的態度卻清楚地表明他其實是非常自卑的。這就是所謂的自卑情結,是自卑感放大的結果。飽受自卑情結困擾的人往往會想方設法從負擔中解脫出來,而所謂的負擔恰恰是自我至上的情結強加給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