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趣讀中國史

13.最後一個走出迷惘機會

字體:16+-

如果認為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搞搞思想鉗製就決定了曆史發展方向,那麽我們就誤會了曆史。事實上,在弘曆自封“十全老人”時,曆史曾給了他一次重新審視清朝發展方向的機會,那就是馬嘎爾尼訪華——當時世界最先進國家與最強大古老國家的一次官方接觸。

元朝時,西方有個叫馬可波羅的傳教士到過中國,寫了本《馬可波羅遊記》,掀起了西方人對中國的狂熱興趣。地理大發現後,鑒於中國相對強大,西方國家忙於搶奪殖民地,無暇顧及中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都曾嚐試過侵略中國,無一例外地被痛打,因而西方列強在較長時間內還是比較敬畏中國的。

到弘曆成為“十全老人”時,世界已經發生根本性大變化,英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在全球占有殖民地,其中在南亞次大陸的殖民地已經接近清朝邊界,在南亞、東南亞已經開始接觸到清朝的一些信息。廓爾喀臣服清朝後,英國人便產生深入了解清朝、打開中國市場的欲望。

1792年9月26日,馬嘎爾尼奉命正式出使清朝。他們想了解清朝情況,開拓市場,與清朝通商,收集情報。當時,英國實行資本主義製度100多年,實現了工業化,需要開拓新市場。清朝處在康乾盛世,皇帝弘曆認為的封建王朝最完美時期。

到中國後,馬嘎爾尼很快失望,一眼看出盛世背後的衰敗,發現沒《馬可波羅遊記》描述的那麽好,雖然是盛世,但百姓生活十分艱辛。“所經過每個省,看到的農民大都一貧如洗,即使那些受雇到船上侍候大使的人,經濟狀況也強不了多少。”

除此之外,馬嘎爾尼還發現清軍戰鬥力不行。雖然清朝官員有意在馬嘎爾尼麵前展示清軍的軍威,但他看到清軍實際上卻精神散漫,武器落後。

更令馬嘎爾尼驚訝和失望的是,從清朝皇帝到文武百官,甚至到那些黎民百姓,對科技無視,對他們從英國帶來的最先進禮物,包括蒸汽機、棉紡機、梳理機、織布機、天文儀器、車船模型、卡賓槍、步槍等,都絲毫不感興趣,認為是奇技**巧,上不了台麵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