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曆史上改朝換代不同,清朝取代明朝有明顯“摘桃”意味。起義軍與官軍生死搏鬥,推翻明朝,而清軍在吳三桂引領下趁中原混亂攻入,奪走李自成即將到手的天下。李自成造反,是中原內部的事,即使他當皇帝也隻有改朝換代之感,而沒有亡國感。清朝入關坐天下,明朝遺民有亡國感,因此反清鬥爭此起彼伏,即使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內心鄙視清朝,懾於武力不敢反抗,也會用文字和輿論力量反清。
反清思想廣泛流傳。從清朝產生到滅亡,反清複明組織都一直存在。為鞏固統治,清朝數代皇帝大興文字獄,鎮壓和懲罰反清人士,從思想領域加強專製統治。結果是,他們取得勝利,也導致清朝從此僵化了。
為打擊異己分子,鎮壓對自己統治不利的思想言論,統治者發明了文字獄。文字獄很多朝代都有,但清朝文字獄特別多,也特別殘酷,達到登峰造極無以複加的程度,甚至導致傳統文化從此扭曲變形。
文字獄是清朝文化領域內特有現象,與滿族人文化不自信、反清有緊密聯係。
清朝祖先曾被明朝統治過,當過明朝冊封的官員,他們反明也帶有造反性質。清朝統治者對這段曆史諱莫如深,將舊有史冊堪削禁毀,以“大逆”罪名殺戮繼續編寫、收藏這類書的人。很多人不經意間就為清朝文字獄所害。
清朝統治者最為頭痛的是文化領域反清運動。
傳統知識分子鄙視和反對清朝,在文化戰線上堅持鬥爭,在清朝初期比較常見。部分傳統知識分子眷戀明朝,宣揚“夷夏之防”等思想,或者歌頌明朝人物、反清鬥士等,或者在文化領域宣傳反清複明。清朝初期文化領域反清最有影響力的,莫過於屈大均。
屈大均生於1630年,1648年參與陳邦彥等人發動的抗清鬥爭。陳邦彥等人遇害後,屈大均埋葬了他們,然後削發為僧。1656年,屈大均以化緣為名,雲遊四海。他先後到南京拜過孝陵,又到北京景山哭拜過明末帝朱由檢,跟顧炎武、朱彝尊等人交往。他一路走,一路記錄各地的山川險阻,暗中為複明做準備。他還曾與魏阱、祁班孫等人秘密聯絡過鄭成功一起反清,為鄭成功提供過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