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興衰三百年

明代之農民

字體:16+-

按照職業的區分,明代的戶口有民戶、軍戶、醫戶、儒戶、灶戶、僧戶、道戶、匠戶(166)、陰陽戶(167)、優免戶、女戶、神帛堂戶(168)、陵戶、園戶、海戶、廟戶(169)……之別。戶有戶籍戶帖: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辛亥,核民數給以戶帖。戶部製戶籍戶帖,各書其戶之鄉貫丁口名歲,合籍與帖,以字號編為勘合,識以部印,儲藏於部,帖給之民。仍令有司歲計其戶口之登耗,類為籍冊以進,著為令。(170)戶籍藏於戶部,戶帖給民收執。“父子相承,徭稅以定。”(171)令有司各戶比對,不合者遣戍,隱匿者斬,男女田宅,備載於後。(172)若詐冒避免,避重就輕者杖八十,其官司妄準脫免,及變亂版籍者罪同。(173)洪武十四年(1381)改為賦役黃冊,以一百十戶為一裏,推丁糧多者十戶為長,餘百戶為十甲,甲凡十人,歲役裏長一人,甲首一人,董一裏一甲之事,先後以丁糧多寡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在城曰坊,近城曰廂,鄉都曰裏。裏編為冊,冊首總為一圖,鰥寡孤獨不任役者附十甲後為畸零,僧道給度牒,有田者編冊如民科,無田者亦為畸零,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冊,以丁糧增減而升降之。冊凡四,一上戶部,其三則布政司、府、縣各存一焉。上戶部者冊麵黃紙,故謂之黃冊。其後黃冊隻具文,有司征稅編徭則自為一冊,曰白冊雲。(174)

各色戶口中占絕大多數的是民戶,民戶中占絕大多數的是農民。(也可以說民戶即指農民,一小部分的小商也包括在內。曾任官吏的則另別為宦戶。)其次是軍戶和匠戶。民由有司,軍由衛所,匠由工部管理。(175)農民人數最多,和土地的關係最密切,對國家的負擔也最重。他們的生活也最值得我們注意。

農民中的富民和大地主的子弟有特權享受最好的教育,在科舉製度下,他們可以利用所受的教育,一經中試便搖身變成儒戶,一列仕途,便又變成宦戶。退休後又變成鄉紳,不再屬於民戶。或則買官捐監,也可以使一家的身份提高。貧農中也有由子弟的努力而成為儒戶、宦戶的,不過身份一改,便麵目全非,對國家的擔負和社會上的待遇便全然不同了。他們不但不再屬於民戶,反而掉轉頭來自命為上層階級,去剝削他從前所隸屬的集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