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給孩子講中國曆史故事

“拳禍”(1)

字體:16+-

清朝自鴉片戰爭以後,接著是英法聯軍、中日戰爭,著著失敗,受了外人的壓迫,承認割讓土地,租借商埠(bù),還允許外人在中國采掘礦山,修築鐵路,從此外國人的勢力,在中國大肆活動。一般人民因為激於愛國思想,就不免懷著嫉惡外人的心理。

還有外人得在中國自由傳教的允許,於是中國內地遍布了外國的傳教士。教士們趁著中國國權衰弱,凡關於教徒和平民的爭訟,不論教徒理由的曲直,都加以極端的援助。而中國官吏又懼怕外國的強權,見了外國教士,莫不唯唯聽命。所以教徒和平民的爭訟,中國官吏也要袒護教徒的。因此地方的土豪劣紳都投入教會裏,做護身符,以欺壓平民。平民和教徒就成了兩個壁壘,各地民眾,對於教士和教會,莫不痛恨到了極點。

這時朝廷中分為兩派,德宗皇帝因為要圖發憤自強,引用了康有為、梁啟超等,力謀革新政治,就是新派。清朝的皇族諸王公們擁護慈禧,主張維持原狀,就是舊派。新、舊兩派的競爭,日益激烈,仇恨也愈深了。後來慈禧竟致大殺新派,康、梁逃走海外;把德宗皇帝幽居在南海,還要把德宗廢掉,另立皇帝。但是這廢帝的舉動,不獨有清朝大臣抗議力爭,而且各國公使都出來反對。因此慈禧不敢行廢立的事,但暗裏卻痛恨外人幹涉中國的內政,她的排外心思,就為舊派人一致的政策了。

排外的心思,是當時中國人所同具的,不過新派的排外,是有方法的,要改良政治,力圖自強,自己立於不敗的地位;然而新派是失敗了。至於朝中當權的舊派,和一般群眾,以及鄉村的農民,都有很激烈的排外思想,但是都沒有方法,隻是一味橫蠻地排斥罷了。他們的思想雖同,出發點卻各自不同:前者——舊派——是為著妨害自己的利益;後者——群眾和農民——是激發於愛國的思想和親自受了外人的壓迫而起的。但是因為目的相同,容易結合,就鬧出“拳禍”來,使中國更陷於萬劫不複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