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老子通釋

第七十七章

字體:16+-

不錯,柔弱者生,柔弱為上。但是,柔弱並不是衰落、怯弱。這個“柔”字有一種溫和的調節功能,把不適當的部分調節成適當,把出現了瑕疵的部位調節得沒有瑕疵。

這一章,老子要論述,柔弱的力量就是調節的力量。

請看原文——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高者抑之,

下者舉之;

有餘者損之,

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喜歡用比喻,這次,用一張拉開的弓,來比喻世事的調節功能。

他認為,這種調節功能就體現了“天之道”。對此我必須立即說明,這裏所說的“天之道”不僅有平衡意義,而且還有道德意義。因為這裏出現的是一個道德大題,所以調節和平衡也就有了社會正義。這個道德大題就是:在社會上,應該是“損有餘而補不足”,還是“損不足以奉有餘”?

世間貧富差距為什麽越來越大?因為一直奉行著剝削貧者、補充富者的政策。老子認為,這不是“天之道”,而是“人之道”。按照“天之道”,應該壓縮富者的財富,去救濟貧者。老子最終提出了一個道德標準:誰能把自己的“有餘”奉獻天下,那才是有道之人。

到這裏,“道德標準”,納入了社會公平和人間正義。

需要說明的是,這一段的原文最後,還有十八個字:“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文意與上文不順,而且大意在第二章見過,因此刪略了。但我在另一個譯本中卻保留了,譯文為:“所以,聖人不自恃、不居功、不顯擺。”因為意思很好,雖然放錯了地方,也應該高看一眼。

現在整段的譯文是——

天之道,

不就像拉開的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