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了這麽一個美麗的小彎,又立即回到對大道本體的描述上來,還是順著第三十二章的思路。
原文是——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這一章,構成了一個文學性很強的比喻,那就是一上來就把大道比作了滔滔水流。
這水流,萬物靠它生長而不推辭,但是人家長好了,它又不占有。
它細細地滋養著萬物而不以主人自命,看起來好像很“小”;但是,當萬物醒悟過來後紛紛歸附於它時,它仍然不以主人自命,看起來就覺得很“大”。
也正因為它始終不自以為大,所以成就了真正的大。
借著水流的比喻,老子揭示了道的“三不”特性,那就是:“不辭”、“不有”、“不為主”。
這“三不”,確實是世間的極好品德。
說過了這一些,其實已經可以不翻譯了,但是為了溫習,還是翻一下吧——
大道如河水滔滔,流注左右。
萬物靠它生存它不推辭,有了功績它不占有。
滋養萬物而不為主,可以看作是“小”;萬物歸附仍不為主,又可以看作是“大”。
正因為它始終不自以為大,結果成就了真正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