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老子通釋

前言

字體:16+-

老子通釋,是一項體量龐大的係統文化工程。這個“通”,包括以下六項指標:

一、通述八十一章的全部內容;

二、通析每章每節的內在邏輯;

三、通觀兩千多年之間的思維異同;

四、通感原文和譯文之間的文學韻味;

五、通論曆代研究者的共識和分歧;

六、通考各種版本的闕誤和修正。

稍稍一想就知道,其間會有多少危崖深壑、漫漫苦路。好在,我終於走下來了。

《老子》原文不分章,後世學者為了方便,分了八十一章,這就像為一座大山劃分了攀援段落。我的這部通釋,就是循章行進的。但是,我以行書書寫的《老子》全文,仍然依照原文不分章。

本書是一部學術著作,其中包括大量艱深的論述,但整體上我用散文寫成。為什麽要用散文來裹卷學術?我隻是希望能在枯燥的學理和考訂之間保持暢達的靈性,讓當代讀者感到親切。我相信,隻有促成當代生命的趨近,才能滋潤千年文本。

更重要的是,《老子》原文,是一篇篇優美的“哲理散文詩”,我們後人怎麽可以用佶屈聱牙的學術注釋,把渾樸的詩意全都割碎?怎麽可以把一壇遠年美酒轉換成一大堆化學分子式?我用散文,是想保存那些初元的酒韻和醉意。

每一章的闡釋,都以翻譯為歸結。翻譯比闡釋更具有語氣上的完整性、邏輯上的連貫性,因此我很重視。我的翻譯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一、盡力逼近原文旨意,保持學術上的高度嚴謹;

二、呼應《老子》原文哲理散文詩的文學魅力,發揮現代散文在語言節奏上的美學功能;

三、洗去迂腐纏繞的研究風習,使廣大讀者都能爽利接受。

這當然很不容易做到,我借著最難翻譯的《老子》做了一個規模不小的試驗,敬請讀者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