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認為,一個人為了服從天地之道而修身,首先要收斂感官係統。我們剛剛講過的第十章“天門開闔,能為雌乎?”就是以發問的方式主張,應付外界的感官係統,要柔靜、低調、省儉。現在他要專門來講這個問題了,仍然是以“天門”的幾個要素,即視覺、聽覺、味覺作為起點話題。
請看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在這裏,老子用了峻厲的決斷之語,讓人讀了一驚,然後感到痛快。我在《〈老子〉今譯》的小序中曾經指出,有些研究者把這些句子的峻厲程度降低了,變成了平穩而庸常的判斷,那就離開了老子的語言魅力。
因此,我不主張把“五色令人目盲”翻譯成“五顏六色讓人目眩”,把“五音令人耳聾”翻譯成“聲音太雜讓人聽不清”,而是希望大家牢記老子原有的句式和語勢。因此,我的翻譯也就不拉著老人家後退了——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聾。
五味令人口傷。
馳騁打獵令人心狂。
難得之貨令人邪想。
因此,聖人隻求安飽而不求聲色,取舍得當。
銳利的哲人總是會指出某種錯誤會導致的危機,誠實的向導總會指出迷途的前方是懸崖。看似極而言之,其實是省略了推演過程而直示最壞結果,讓人驚醒。固然,五顏六色的極度繽紛不會立即讓人目盲,但是,這種狀態的持續一定會讓人們的視覺敏感漸漸麻木、疲頓。時間一長,不再對色彩有什麽敏感,成了在美學意義上的“睜眼瞎”。這種“睜眼瞎”,就是老子所說的“目盲”。同樣的道理,大轟大嗡的群體噪聲和鑼鼓喧鬧,也會讓人們喪失精妙的音樂欣賞能力,成了“另類聾子”。